NTT DOCOMO事后调查发现,激增的数据流量是导致网络故障的主因。而产生大量数据流量的来源是一款可以免费语音通信的Android应用,会每隔3至5分钟发送控制信令。一旦信令信道发生拥塞,就会引起“雪崩效应”,这些终端会不断地重试连接,导致信令信道更加拥塞,最终瘫痪。
2009年12月,英国运营商O2也碰上过这一问题,8%的智能终端用户产生55%的信令流量,导致伦敦一些用户周期性无法拨打接听电话。
这样的问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信令风暴”。在国内,虽然还没出现过这样严重的状况,但是运营商已经开始面临压力。中移动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
换句话说,目前微信占用运营商资源过多,但却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流量收入,同时还有可能把网络搞瘫痪。这或许才是引发运营商不满的直接原因。
黄晓庆表示,关于收费话题,现在其实很多用户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是,“老百姓已经为很多服务付了费,如果因为一些OTT的不规范影响到了他的付费业务,这也是个问题。”
“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那么,微信有没有可能和运营商共赢?
在黄晓庆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他表示自己最近也一直在对此进行调研,探讨“什么样的模式可以让双方共同发展。而不是一定要站到各自的对立面”。
黄晓庆告诉记者,单从技术的角度,中移动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就互联互通、信令风暴等问题双方一起坐下来协商探讨。OTT担心的是他们的用户体验问题,而运营商担心的是网络承载和更多用户的基本体验问题。
黄晓庆介绍说,在这方面中移动的互联网基地已经提出了一套“永远在线管理”方案。“比如手机上有10个在线应用,都产生心跳的话,对网络会是很大的负担。可以让他们共用。”
中移动方面设想的第二点是,双方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或者进行业务的互相推荐。中移动认为他们的4G网络能很好地解决信令占用问题,从这个角度,或许微信还能反过来推动中移动4G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