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首页 >> 书画资讯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 2015-05-15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唐佳,字乃可,号九木,安徽天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省楹联学会理事、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副会长、安徽邓石如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安徽黄宾虹画院副秘书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会长。主攻诗词、篆刻、篆书及书画评论。著有《兰可居吟草》、《艺游》。

2015年5月11日下午,在安徽省人社厅的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是我生平第一次面见唐佳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里,陈设简单却井然有序,办公桌上以及两个书柜里堆满了各类的书籍以及他的书法作品。在两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娓娓而谈,时而以墙壁上挂着的书法作品来解惑我们的疑问;时而以一些历代的书法大家如苏轼的《寒食帖》作为例子让我们理解书法创作中如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从中聆听到了唐佳先生对当代书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独立见解和深入思考。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唐佳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就受到了家庭的良好文化熏陶,爷爷是私塾先生,父亲从事文学出版工作,从父辈起,家中就藏书上万卷。从小就喜爱艺术的他,兴趣广泛,小学写大字、背古诗、初中学素描、画速写,其后画过宣传画,吹过口琴、笛子,拉过二胡,手风琴,弹过吉他,作过曲,于诗、书、画、印、摄影......无所不爱。后来习中文,雅好诗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评论研究和诗词书画的创作当中,所著的《兰可居吟草》、《艺游》等备受好评。

寓教于乐 弘扬国粹

现如今,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在高强度、快节奏、程序化的生产和工作中,也正变得越来越“物质”、越来越“实惠”,物欲横流,缺乏一种进取心和创造精神。同时,在当今中国社会高度开放、思想高度解放的环境下,各种思潮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人们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数典忘祖的 “去中国化”思潮。如何遏制这支危险暗流的涌动?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针对此种现状,唐佳先生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弘扬国粹。当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能够抚慰精神、养成人格、承继国本、凝聚民心的书画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世界上只有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是由汉字独具的象形特征和形体美感所决定的。但就其本质而言,应当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形而上的东西,其价值应当是反映生活、寄志言情、服务社会的,是人们精神寄托、灵魂栖息之所,也是人们回归人性、安放灵魂的理想港湾。”

“中国的书画具有塑造人格,陶冶性情,增进学养,调节生活,养生保健以及人际交往等功能。虽然艺术的认知不同于科学的认知,艺术的教育不同于道德的教育,艺术审美的愉悦也不同于一般的娱乐,但书法通过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持久性,有时可能比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更具魅力、更有感染力。”

达其性情 取会风骚

书法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形式和内容决定其具有双重达意功能,书家的作品,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唐代孙过庭《书谱》)。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在谈及书法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唐佳先生就以苏轼的《寒食帖》为例向我们认真地讲解道,“书法的表情达意功能,不仅依靠艺术语言来表现,而且直接可以通过书写的内容——汉字及其所构成的语言来体现。像苏轼的《寒食帖》,通篇或悲情愤慨、或不甘压抑与贬谪,他将诗句心境之变化,寓于点画线条之变化中,其结字亦奇,有轻重,有宽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就很好地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一方面,作为抽象艺术范畴的书法,主要通过变化多端、富有生命力的线条及其所构成的字形结构、章法布局以及墨色变化等“意象”,来表达书家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作为汉字书写艺术的书法,又可以直接通过书写内容来表达作者的心志。这种双重表达功能决定了汉字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无可伦比的独特作用。”

“书法”是讲究“艺术性”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刚健雄强,或秀美柔媚,或端庄严谨,或飘逸飞动......书法家的作品若想打动观众,给观众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他就需要有一定的美学意识和审美追求,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文字学修养、文学修养以及哲学、美学修养等。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而赏阅唐佳先生的书法,不难看出他主攻篆书。初习小篆,多以摩印入书,用笔圆劲挺秀,字形多呈扁方;后攻金文,取法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用笔圆转流畅,结体富于变化;偶亦作隶书,略得汉碑意趣。其治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由汉印入手,擅满白印,布白谨严,结构平正,点画丰满,线条浑厚,印风庄重典雅;后习完白、撝叔、缶庐、白石诸家,多治细朱文,点画伸展流畅,线条刚健婀娜,结体平中寓险;近年多以金文入印,布白率意天然,线条苍浑高古。其书画评论往往史论结合,务实求真,臧否有度,深中肯綮。而唐佳先生所形成的独到风格,也主要得益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读万卷书,阅尽历代名画名作,用心体会和临摹名碑法帖,在兼学博采中,融诸家之长为己所用。

传承为重 责无旁贷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是由儒、释、道、墨、法、名、阴阳、纵横等类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沿革、冲撞、流变、整合、统一而逐渐形成、逐渐丰富、逐步完善的既有包容性又有稳定性的文化体系,其中所包含的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逐渐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影响和制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随着汉文化热,我们也看到很多西方国家都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好事情。”唐佳先生说道。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在唐佳先生看来,传统文化对与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滋养作用,是当代书家安身立命之根本。“传统文化决定书家的人格修为、艺术眼界以及其哲学美学,决定书法的艺术审美取向。”

他在《艺游》中讲到,“一个长期侵淫传统文化的书家,必然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养成健康、高尚的人格,而人格修养对于书法艺术的关系极大,所谓‘书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可以看出人品对书品的重要性。同时,在创作中,书法艺术是要讲究‘眼力’的。眼力高,才能辨良莠、判优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精用弘。一个书家始终处在眼高手低的状态,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否则就会始终处于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境地,甚至以丑为美,舍长取短。而眼力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养,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哲学的高度提高艺术鉴赏水平。而传统文化恰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和理论矿藏。具有丰富深厚的国学功底的书家,其作品自然会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胸无点墨者,即使使出浑身解数,其书也只能是不耐品味的低俗的杂耍。”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它蕴涵“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人格力量。林语堂说过: “中国书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艺术史上确实无足与之匹敌者。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专访|学者书法家唐佳:不信东风唤不回(图)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含丰富,在自信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伟大生命力的同时,而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能否坚持传统文化之根本,能否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之精华,当代书家能否担当好此重任,为此,唐佳先生还是心存一些担忧,“现如今,连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汉字都写不好,却热衷于‘火星文字’的‘网虫’,‘拇指一族’,他们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吗?所以,当代书家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可谓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他们不仅要把几千年长盛不衰的传统书法艺术传承下去,而且要以书法为载体,书以载道,书以载文,真正地把我中华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我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与唐佳老师的一席谈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唐佳老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修养,同时,也看得出唐佳老师对当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心存忧虑。我们很庆幸,还有这样一位富有责任感的学者和书法家。我想,弘扬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大有希望的,正如文题所言:“不信东风唤不回”。

(文/吴小燕 张承肃)

名家作品
更多>>

华丽与雄直相持而后成

李华生:传统嬗变的陌生与大美

宗师赵望云作品价值的再认识

陈绶祥 耕耘文人精神的乐土

萧散简远孙其峰

浓浓芳馥国画味-魏紫熙人物画

专访|吴雪: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吴雪,1959年生于安徽蒙城。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联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配图)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显著特性,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东正秋拍宫廷瓷器专场成交额破亿

其中一件由日本回流的清乾隆御窑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首现国内拍场,即以1495万元成交额拔得头筹。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