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 中国低碳行业尚有30万亿元市场未开发
2016-03-24 07:53:56
 

  南方日报博鳌讯 (特派记者/龙金光实习生/李松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解振华2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分论坛上表示,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要90万亿美元,如果用低碳发展方式来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将非常广阔;中国低碳行业尚有30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未开发,能够为690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实下,如何有效执行《巴黎协定》成为各国关注焦点。在解振华看来,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大体上有四个方面: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植树造林。

  在全球经济增长变缓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将高碳、高排放的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式转化,实现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解振华举例称,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要90万亿美元,如果用低碳发展方式来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具体到中国的应对措施,解振华说,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正努力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将达到56%,碳强度总体将降低4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到2030年,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60%至65%,造成霾成因的污染物会降低42%,在解决气候问题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关于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解振华解释称,产业转型要求不做高碳的产业,而是低碳的产业。按照中国在2005年承诺的目标,从2005年到203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总投入41万亿元,2015年之前已经投入了10万亿以上,还有30万亿元市场。如果实现目标,能够提供6900万人就业机会。同时,解振华介绍,目前中国有七个省份正在进行碳定价试点,计划于2017年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将在确定排放总额、确定配额等方面吸取教训,科学确定成本。

  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时,解振华还谈及,中国不光减排,也承诺拿出合作基金。最近20年的全球累积节能量,中国占58%。在出资方面,中国已经作出承诺,拿出30多亿美金建立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南方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