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因长江水而流淌的人生
2016-03-22 19:11:56
 

  新华社武汉3月22日电 题:因长江水而流淌的人生

  新华社记者吴植

  船舶调度员李世超坐在监视屏前,看着长江三峡里船来船往。200公里外,环保监察员张学理正带着仪器,顺着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的一条支流巡视。

  同很多相距千里互不相识的人一样,他们22日一整天都在与水相关的岗位上忙碌,尽管他们并不清楚,这一天是联合国大会确立的“世界水日”。今年第24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就业”。据一份联合国报告,当今世界有15亿人在与水相关的领域工作。

  27岁的李世超是湖北武汉人,生长在长江边,对水和船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2014年从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毕业后,他到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成为一名调度员,负责为通过三峡水利枢纽的各种船舶编排过闸计划、发送指令和安全监视。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除了防洪,其通航、补水等效益显著。三峡建坝成库后,曾经处处是险的川江变成高峡平湖,全年全线昼夜通航得以实现,长江航运业迅猛发展。

  “我们局的工作越来越忙。”李世超说,“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三峡河段过闸需求旺盛,现在每天有超过30万吨货物通过三峡船闸。如何优化调度,使有限的闸次安全通过更多船,是我一直思考的。”

  在距李世超不远的三峡坝上库首第一县湖北秭归,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张红正在一条小船上采集江水样本。

  “这工作有点像打仗。采样、化验、出分析报告,我们全包。库区山高路远,我们常常早出晚归,夜里还要加班。”张红说,“特别是冬季,三峡水库蓄水后,坝前水不流动,一些水质指标容易发生变化,我们丝毫不能马虎。长江是母亲河,如果水质失控,那危害就大了。”

  她说,县环境监测站近年招了不少年轻力量,“80后”员工已占到70%,因为国家对长江水质监测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上月发布指导意见说,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稳定保持在75%以上,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

  同样为了这个目标,三峡移民周功虎常年开着船,用网兜打捞漂浮在三峡库区江面上的各种垃圾和杂物,包括树枝、塑料袋、瓶子、鞋子等。

  54岁的周功虎是秭归县茅坪镇松树坳村人,是三峡百万移民一分子。1996年,为给三峡水库“让路”,周功虎和乡亲们泪别故土,搬到了长江边的山腰上。2003年,三峡大坝正式下闸蓄水,周功虎眼睁睁看着老家没入江底。

  也是从那时起,每年特别是长江汛期,大量漂浮垃圾会从上游顺江而下,聚集在近坝库区水域。为确保库区水质、航运和大坝安全,清漂成为库坝区一项重要工作。这让曾经在外打工的周功虎在家门口就谋得一份工作。

  “打捞费由政府给,汛期工作量大时,政府还补贴油钱。”周功虎说,除了水上打捞,家里还种茶叶,全家每年可存下三五万元。

  “我祖祖辈辈靠水而生,后来看着三峡大坝一点点建起来,如今生活比移民前改善了不少,所以我要保护好家乡的水和大坝。”他说。

  同样是出于对家乡水的情怀和责任,在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之上的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湖北省丹江口市环保局的张学理每年要沿着库岸线行上万公里路,深入库湾、库汊,进行环境监察。

  南水北调,难点在移民,成败在水质。为加强水源地环保监察工作,丹江口市环保局将过去的库区环保监察队分为4个环保管理站,监察队员从4人增加至12人。张学理所在的六里坪环保管理站职责范围为库区六里坪镇、均县镇和官山镇,包括14条水库支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马后,库区的风险企业都关停了,库区人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但我们不能放松,有时会对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突击夜访。”张学理说,“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不仅关系到南水北调沿线的饮水安全,也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20多年稳定在国家II类饮用水标准以上。坐拥一库清水,丹江口市努力做足水文章,近年农夫山泉等一批水资源利用企业落户。走生态经济之路,既能保护水源地生态,又能改善移民大市的民生。

  “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我的事业。丹江口水源好,啤酒品质有保障。”由北京企业投资新建的丹之源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燕魁说,啤酒厂将于今年5月投产,向当地贫困户提供100多个就业机会。

  丹江口市扶贫办主任范昌辉说:“丹江口市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们吸引绿色工业项目时,希望能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在这一点上,扶贫办和企业往往一拍即合。”

  记者看到,丹之源啤酒有限公司和几年前投产的农夫山泉丹江口公司共用一根长长的取水管,水管连接着现代化的厂房和流淌了数千年的江水。

  似乎也有一条无形的水道,把李世超、张红、周功虎、张学理、杜燕魁以及无数素未谋面的人串联起来,影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