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为什么又火了一次
2016-03-21 21:02:00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012年12月17日23点15分,文艺青年小巍披着新买的“白族手工”大围巾,啜着一杯不知名的饮料,窝在大理古城的一家咖啡馆的角落,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QQ签名档里敲下这样一行字。在他看来,网上抄来的这句话非常符合他逃离工作,到处“流浪”的气质。

  早在3个月前,还是“北漂”的小巍毅然决然辞掉了早九晚五的工作,决定一边在网上做兼职一边到处转转,去寻找所谓的“远方”。

  走啊,去找你的“远方”

  乌镇,拉萨,丽江,全国还有无数个这样的景点被冠以“文艺青年必去的15个地方”“全中国最文艺的10大古镇”等名号,吸引着无数文艺或者不文艺的游客前往。虽然拉萨的八角街充斥着义乌制造的旅游纪念品,虽然丽江的酒吧街已与其他城市无异,虽然有人调侃“旅行,就是从自己玩腻歪的地方到别人玩腻歪的地方”,但“远方”“诗意”这样的字眼却无时无刻不拨动着年轻人的躁动的心,鼓动他们去寻找“诗意的远方”。

  在蚂蜂窝旅行网上,翻到“游记”一栏,输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会得到77万个搜索结果,时间跨度从当下到2011年,而至少前10页的文字中都提到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在微博上搜索这句话,在省略相似搜索结果的情况下,仍得到10万个结果。2011年,高晓松在文章《人生还有诗和远方》中写下的这句话,被文艺青年和段子手、营销号广为传播后,“诗和远方”已经融化在心灵鸡汤中,成为年轻人慰藉心灵的理由,更为他们“去远方”找到又一个“借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在年轻人群体中,其实早就火过一遍了。这句出自高晓松母亲的“金句”,当年也曾刷遍朋友圈,只是慢慢地已经被大家遗忘。

  有一种东西,叫做情怀

  某天,高晓松灵光一现的点子给了这句话再火一次的机会:“这两句话流传很广,到处都是,(我)有一天想起来,就说把它写成歌吧。”

  本来,鸡汤就是鸡汤,有人愿意喝,有人看不起,各有各的选择。

  而高晓松找了音乐才子许巍来演唱这首歌。

  这就不一样了。

  罗永浩卖的其实不是手机,《此间的少年》讲的不是校园故事,许巍唱的当然也不是歌。

  他们的卖点都是同一种东西,叫做情怀。

  停在窄弄堂里、盖着花布棚棚的小摇车,贴在半黄墙壁上的眼保健操示意图、掉了漆、坐一下还会咯吱响高低铺……那是无数人拼命想找回来,却再也得不到的东西。

  他们想要的情怀,在现实里不见了,但是却被许巍轻轻地唱出来了。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歌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当情怀被贴上“高晓松”和“许巍”这两个标榜着文艺的标签,当许巍那沉稳又带着点儿忧郁无奈的声音响起,这首歌变得似乎有些不一样,当年的这碗心灵鸡汤的格调似乎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诗和远方”被人从心灵鸡汤里捞了起来重新摆盘,又一次推到大家面前。

  音乐响起,你是否想起了当年的故事?年少的回忆汹涌翻滚,那些有故事的人悄悄背过脸了,因为许巍一开口,他们早已泪如雨下。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未来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