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农业大市佳木斯“订单”两端期许多
2016-03-13 11:02:03
 

  人民网哈尔滨3月13日电 过完年,农民们纷纷开始为选种、购种东奔西走。别人忙得不可开交,佳木斯农民刘月春却悠然自得。“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不愁销,不愁价,别人都羡慕咱,地是越种越有奔头。”

  靠订单“订”出好日子的不仅刘月春一人,也是佳木斯郊区平安乡荣新村全村人的福祉所在。2009年,平安乡将黑龙江垦农种业集团引入荣新村,全村1600亩水田分片划段繁育种子确保种子纯度。水田变成种子田,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的一纸订单让农民十分看好,量稳、价高、省心的种种子模式持续了7年,未来村民仍然看好这种模式。

  “订单价格跟着市场走,只要按标准繁育好种子,做好我们的本行就行。去年,每吨种子比商品粮多卖200元,全村算下来就是增收10万元呐。种啥能‘长’出这些钱?这都是‘订单’的功劳,让我们与企业联得紧,与市场贴得近。”刘月春说。

  “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改革发展。随着涉农企业活力的不断释放,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万象更新,农民终将是现代农业改革的受益者。在改革实践中凝聚的“精气神”是信心之源、力量之源、胜利之基。

  农民变工人,打工不离乡,垦农种业集团做到了。“现在我们在荣新村实施高倍繁育,让优质品种集中在这里,再辐射到更远的地方。随着种植结构调整,这个村旱改水的面积会增加,还会有人加入到订单农业中来。‘公司+农户+基地’的格局已经稳定,未来我们还会在优质品种,高端米、功能米开发上做探索,提升利润空间,让企业和农民双双受益。”黑龙江垦农种业集团总经理柳昭来向记者介绍企业发展蓝图信心满满。荣新村农民不仅成了企业的“工人”,还有的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很多农民认为,与企业合作农民始终处于劣势,没有话语权,容易被“牵”着走。在刘月春看来,转思想,换观念比赚钱更重要。“和垦农种业合作始终是互惠互利的。我们想种高产品种增收入,企业就会根据市场和我们的需求作调整。尤其去年,企业更加重视品种的品质选择,让我们种地的观念也跟着改变。”

  订单“订”住了心,荣新村的农民思想更活跃,他们在外承包地繁育种子,流转附近村土地400亩。除水稻种子繁育外,全村800亩玉米与酒厂签了订单,除去农户家自留养殖业饲料,玉米统统被企业回收。“全订单”农业让荣新村更有优势,农民增收更有信心。

  今年,刘月春和同村人试种了50亩红树莓,他打算趁着郊区大力发展红树莓产业的东风,慢慢由种植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型。

  改革要发力,作为农业大市的佳木斯就必须聚焦、聚神、聚力做好“农”字文章。以改革为引领,向改革要效益,靠改革增活力。

  坐落于平安乡的佳木斯新华米业今年又向前跨了一步,总经理关新华玩转的是“双向订单”。

  企业一头与农民签稻米回收订单,一头与深加工企业签产量订单。一肩担起产销两端,关新华很有底气。

  “今年我们公司订单面积是4万亩,仅平安乡就达到了2.5万亩。与深加工企业签了两万吨黏水稻订单。据分析市场最少还有4万吨需求,我们生产这些根本不够卖,所以扩面积、增产量的步子不能停下来。”关新华说。

  订单的稳定性让关新华已经有了来自全国70多家的“铁粉”客户。今年的订单都是客户排队“排”来的。黏水稻在食品、药品、工业加工等方面用途广泛,一些福建、贵州的客户早早就驻扎平安乡,只为抢得一份“羹”。

  企业卖得好激发了农民种地热情。原来关新华为了鼓励农民种水稻,他先把种子垫付给农民,并承诺如种黏水稻本钱收不回来,种子不要钱。后来企业又用保底价给农民吃了“定心丸”。现在不仅平安乡黏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本乡人到外地种植黏水稻的队伍也越发壮大。去年,企业效益增长20%,农民每公顷黏水稻增收3000元,当地农民在企业打短工,最多拿到两万元收入。

  “订单”的两端企业和农民的实惠更多,期待更多。订单于农业,是现代农业改革落脚实践的主动选择。“订”的内容逐渐完善、扩充,必将与农业各领域的要素建立起新链接,让生产者与经营者发展的信心更坚定,奔跑的步履更铿锵。(杨海全、王冬)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