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傅军委员:建议国家花3000亿到5000亿美元储备战略物资
2016-03-09 13:56:00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吴楚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吴楚)“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市场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下跌,实体企业经营极为困难,此时正是国家加大储备战略物资的最好时机,国家应高度重视战略物资的储备。”3月9日的工商联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建议,“现在国家可以考虑拿出3000亿到5000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储备黄金、原油、铜、镍、铟、钴、稀土等战略物资。”

  傅军说:“这样做,既可以确保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的物资储备,又可以增强我国经济的调控能力,避免国内经济遭受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不利影响,以保障新常态下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傅军在他的政协提案中指出: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家加大战略物资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化解当前国内实体经济困难,解决国内企业库存大,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战略上做好资源储备,能够大力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三是具有较好的预期经济效益,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谷,预期3年以上储备期每年将会有10%—15%的收益率,远高于国债等产品的收益;四是在当前落实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措施,可以起到去产能、去库存、盘活存量资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

  为此,他建议国家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大国家战略物资的储备。

  一是将战略物资储备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建立“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多层次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推行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将民间储备作为政府储备的重要补充。

  二是逐步实现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实现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建议国家通过一定方式科学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委托有关企业或由政府相关部门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并把这些物资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以实现我国以货币形式的外汇储备向实物形式的战略物资储备转换。

  三是强化战略物资储备管理,实现保值增值。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预警管理。健全预警机制,强化有效监测,对外部风险进行适时预警,这是实现物资安全和保值增值的关键和基石,以确保能够做到国家及时调整和管理的科学化。同时要加强物资储备库存管理,在库存管理上既要体现国家的宏观计划,也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微观调控。以实现物资储存成本的最小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四是健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法律法规。目前,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都对此项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定有专门的法律,如美国是《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是《石油储备法》、德国是《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等。依法治国是新时期我们国家的治国方略,到目前为止,关于战略物资储备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法规来规范它的运作,目前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由发改委及财政部颁布的《国家物资储备管理规定》。因此,建议国家在强化战略物资储备的相关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法,对储备的品种、规模、地域分布、资金保障收投规则、日常管理等进行法律规范,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工作的法律地位,确保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战略物资储备工作有法可依。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