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科研女博士“电”力十足 最大的快乐是实现自我价值
2016-03-08 10:32:12
 

杨晓辉和同事在进行防舞装置受损分析

  人民网郑州3月8日电(戚艺芳) 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电”,虽然我们每天都与电“亲密接触”,却对电力工作者了解甚少。

  她是科研院里的中坚力量,孜孜不倦、锐意进取,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慨投身电力事业,她用智慧编织新时代女性的风采,让时间的玫瑰在年华氤氲中绽放。

  作为一名三十四岁的女工程师,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行列里其实还是一个“年轻小兵”,但提起杨晓辉,同事们都说她“不简单”。

  小女子,关键时刻能挑重担

  2006年,刚刚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杨晓辉,被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选中,从此成为了“电网人”。初入工作,杨晓辉就遇到了大难题。

  当年,黄河小浪底电厂#3和#6机组只要一投运并网,就出现各种过电压事故,导致发电机组不能并网发电。此前科研组曾尝试了不同改进方案,但问题愈演愈烈,成了发电厂“顽固之症”。

  还是“新人”的杨晓辉,一门心思寻找突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进行方案预演,最终仅凭一次现场实测就找到了症结所在,制定出了“近乎零成本”的改造方案。距今多年过去,小浪底水电厂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安全运行事故。

  别看杨晓辉个子小,关键时刻却能挑重担。近年来,她负责完成了数十起发电厂、超高压电网及相关变电站的事故分析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三门峡电铁牵引站的供电线路频繁出现腐蚀烧伤,杨晓辉不仅解决了一个电铁牵引站的安全供电问题,还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关牵引站供电线路的安全改造方案;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现场试验设备需要重新进行电场优化设计,她经过反复校核计算,有效解决了设备原来存在的放电问题,确保我国首条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顺利投运;豫-鄂省网关键输电通道出现设备安全隐患,她半夜从老家赶回,通宵达旦的分析计算,赶在天亮之前完成了较为安全的设备运维方案。

  这样的故事,讲起来轻松,做起来艰难;这样的工作,每一次都像是消防救火,十万火急,每一次面临的都是新问题、新挑战。为了万家灯火,为了确保安全供电,她孜孜不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