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单霁翔:借首都功能疏解契机还北京古都之美
2016-03-07 22:03:00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政协网记者 王慧峰)“北京历史城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过去的整体之美,变成当前的残缺之憾。”多年来在不同场合呼吁“必须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单霁翔将焦点集中在北京历史城区的保护上,“这一缺陷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扩大保护,加以弥补。”他今年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抓住首都功能疏解契机加强历史城区保护的提案》、《关于维护北京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提案》、《关于增加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提案》等提案,无一不是为了保护北京旧城。

  除了公众熟知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单霁翔还是位资深的高级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在他眼中,北京作为860多年的文明古都,无论历史风貌,还是文化价值都举世瞩目。但令他心痛的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北京历史城区已残存不多。在他看来,长期以来,对北京历史城区既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又要实现多功能的现代城市建设,造成格外复杂的矛盾,也引发了各类全局性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北京历史城区范围内的传统遗存已不足总面积的1/3,建筑形式和街道形态在时代、风格、尺度、规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一些街区,也因为过多商业开发破坏了应有的原汁原味。

  虽然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早已明确“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城市建设的重点要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整体格局”等原则。《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又进一步提出了“整体保护旧城”的构想。但是,历史城区整体保护并未完全落实,部分停留在口号上,集中发展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口疏解进展缓慢。由于在历史城区内添加了过多的功能,空间需求不断膨胀,有限用地不堪重负。近年来,各种城市功能在中心区的集聚过程进一步加速,历史城区功能高度集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引发“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单霁翔认为,要“进行积极保护,再创都城整体辉煌”,就必须调整北京历史城区保护的战略方向,扭转单中心城市结构失衡的发展局面,遏制“摊大饼”式城市扩张,深刻理解保护北京文明古都的重大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首都功能内涵,提出整体保护的要求。

  目前,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正在进入实施调整的关键时期,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历史城区“由聚到疏”的转身,疏解历史城区内的居住人口,特别是疏解城市功能,实现从做“加法”到引入“减法”。单霁翔认为,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跳出老城,建设新城”的目的,对北京历史城区整体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带来有利契机。他建议,通过加强深入研究,增加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将北京62.5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内尚存整体保护价值的历史街区,全部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进一步强化城市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应有地位,对历史城区的职能和空间格局做出更加明确的界定,以突出历史城区的首都职能为重点,梳理保护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为积极保护历史城区创造条件。“总之,面对北京历史城区整体保护新的形势,要有新的思路与对策。”单霁翔说。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