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守住青山绿水 创造金山银山——学者呼吁为生态扶贫“开绿灯”
2016-03-07 19:26:27
 

  内容摘要:守住青山绿水创造金山银山学者呼吁为生态扶贫“开绿灯”。一些学者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而扶贫攻坚工程则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突破口,将发展生态农业与扶贫攻坚工程结合起来的“生态扶贫”是实现扶贫与生态双赢的举措。在这种扶贫观念的指引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为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问题,李蓝建议,可为生态扶贫地区的生态产品提供有国家信誉保证的“生态产品认证书”,为生态产品顺利走向城镇和市场“贴标签”、“开绿灯”。在谈及如何加大对生态扶贫的政策支持力度时,蒋高明表示,当前国家的农业政策大多以保数量为主,对高端的优质农产品产业的补贴较少。

  关键词:生态扶贫;生态产品;贫困地区;李蓝;产业;农产品;学者;发展生态农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开绿灯

  作者简介: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特别是大中城市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报告认为,生产型扶贫特别是生态项目扶贫,其瓶颈与难点不在农村在城市,不在生产在市场。如何解决“生产者想卖卖不出去,消费者想买却不敢买”的难题,如何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积极性对接起来,实现共赢,是生态扶贫成功的关键。生态扶贫的工作重心,应当作出相应调整,将突破口从生产转向销售。

  报告建议将近年来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应用于生态扶贫,充分发挥各级党政工团妇、民主党派、行业协会、基层社区与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引导广大城市消费者特别是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职工,有条件的社区居民,与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生产者自主建立帮扶关系,以购买生态产品的方式参与、支持国家脱贫攻坚工程。

  为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问题,李蓝建议,可为生态扶贫地区的生态产品提供有国家信誉保证的“生态产品认证书”,为生态产品顺利走向城镇和市场“贴标签”、“开绿灯”。

  生态扶贫切忌“一刀切”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扶贫并不是扶贫工作的全部,只能在适宜的地区与人群中开展。即便是有条件,也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适合当地的生态扶贫方案,确定扶贫对象与项目。不能“一刀切”,不能一个模式。不具备条件者,不可盲目攀比跟风,切忌一哄而起。李蓝认为,应以精准扶贫思路为指导,在全国精心布点选点,关注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育一批生态扶贫试点区和示范区。

  在谈及如何加大对生态扶贫的政策支持力度时,蒋高明表示,当前国家的农业政策大多以保数量为主,对高端的优质农产品产业的补贴较少。他建议,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利用中央涉农补贴、各项扶贫资金和环保资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如果市场前景看好,优质劳动力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潜力会进一步释放。”(毛莉)


编辑:小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