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老村民刘明福眼中的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之路
2016-02-13 15:10:12
 

  【网络媒体走转改】

  老村民刘明福眼中的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之路

  光明网讯(陈城)“上岸好啊!你看看,早前在渔船上生活的都会落下这样的病,因为渔船太矮太小了。”溪邳村村民刘明福在村委楼的仪容镜前,做出了一个罗圈腿似的动作。刘明福告诉,这样的形态是很多长期在渔船上生活居住捕鱼的渔民都会得的后遗症。春节期间,走访了国家扶贫政策和造福工程在连家船民地区贯彻实施的典型村落——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老村民刘明福为讲述了他所经历的连家渔民上岸定居路。

  今年已经62岁的刘明福曾是溪尾镇的科协主席,现已退休,被溪邳村返聘为会计。当谈及为何退休之后不多休息颐养天年,刘明福告诉说:“我是自愿主动回村工作的,村里培养了我,我得回报生我养我的溪邳村。我们这些老同志把好财务关、把村里的资金管好,让干部可以清正廉洁工作,群众也能放心。”

  “我是第二批上岸定居的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真是一项好政策!我读小学时,每天要依据潮汐规律,从家里(小渔船)踩着泥泞的滩涂来到村里的小学读书,真的是非常不方便。现在好了,住在敞亮的楼房,不用忍受风吹雨打,又安全又安心了。台风来时,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刘明福感慨地对表达了上岸定居的获得感。“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家”,这是对上世纪60年以前连家船渔民生活的最直观注解。据了解,上岸定居政策最初并不被连家船渔民所接受,渔民担心上岸定居后生活得不到保障,并且也不敢尝试改变生活状态。在当地政府不断地宣传讲解下,以及协调周边村落让出土地、做好上岸渔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后,有100多户愿意尝试新生活的渔民成为了第一批上岸定居连家船渔民。截止2013年底,溪邳村632户村民分三批已全部上岸定居。

  连家船渔民上岸后,经济收入是否有所变化呢?刘明福表示,上岸定居生活稳定就能安心创业了。当时刘明福最先开始紫菜苗养殖,并因此成为了福安市第一批万元户。在紫菜养殖走下坡路后,刘明福因参加科学养殖培训班,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转而去了溪尾镇科协工作,发明了“瓶养章鱼”技术这一技术至今还在推广使用。“科技推动生产力,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但是能够促进效应的好方法”,刘明福赞叹道。

  2015年,溪邳村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0765万元,已在周边地区创建了“名、特、优”溪邳海鲜品牌。但溪邳村并不满足,正走向转型发展的道路。刘明福告诉,溪邳村在2016年准备发展“渔家乐”,并且配合溪尾镇建设一个全国滩涂摄影基地,充分开发溪邳村滩涂、红树林等旅游资源。“当然,我们也准备通过互联网继续推销我们村子的海产品,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嘛,必须要跟上社会进步的潮流。”谈起溪邳村未来地发展,这位一身奉献在溪邳村的老村民无限憧憬。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老村民刘明福眼中的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之路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