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揭赵薇要唱的春晚歌曲六尺巷:清廉政治世家 王岐山低调造访
2016-02-07 08:34:50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又一个以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火了,这次是歌曲《六尺巷》。

  2月6日傍晚,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发布了2016猴年春晚正式节目单。其中,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的《六尺巷》在33个节目中位列第25位。

  歌曲《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由安徽宿松籍知名军旅词作家贺东久作词,安徽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并作为原唱。

  从一个多月前接到春晚团队通知时起,张正扬就参与了歌曲的彩排工作。他甚至曾以为除夕之夜在春晚舞台演唱这首歌的人就是自己,其后,他才得知将由赵薇来演唱这首歌。

  “这确实也符合六尺巷礼让包容的精神内涵。我们都让出了美德,让出了境界。”2月1日,当澎湃新闻记者问及,“让”出自己的歌由别人演唱,这与六尺巷所代表的礼让精神是否有共通之处时,张正扬思考了一会儿说,“大舍即大得。让出我的作品换来的是一座千年文都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相比之下我的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安徽安庆下辖的县级市桐城曾是清代最重要学术流派桐城派的故地,有“中国文都”之称。

  张正扬的这一想法与桐城当代作家、安庆市作协副主席白梦的感受有相似之处。

  在得知《六尺巷》将登上春晚舞台后,白梦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我大六尺巷已从桐城名片晋升安庆名片,再晋安徽名片了。”

  在2014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桐城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

  2016年2月初,澎湃新闻记者曾就在春晚演唱歌曲《六尺巷》一事多次约访赵薇团队,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回应。

  自幼在六尺巷边长大

  张正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六尺巷》这首歌,他倾注了很多感情。

  作为桐城人,张正扬自幼在六尺巷边长大,一直到18岁高中毕业才离开家乡。很小的时候,他就从长辈们那里听过说六尺巷的故事。

  位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其得名源于康熙朝宰辅张英对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1637—1708年)的桐城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争执,两家各不相让,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的名门望族,县官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给在京城的张英求援。收书后,这位当朝宰辅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流传至今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一见回信,张家人豁然开朗,将围墙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从此以后,这条六尺宽的巷子就以“六尺巷”之名闻名乡里,成为民间佳话。

  时至今日,虽然张吴两家的老宅都已在300多年的时光里走进了历史,但这条巷子却依然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并引得一位位平民百姓、官场要人慕名而来,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

  六尺巷题材文艺作品集中涌现

  最近一位造访过六尺巷的大人物,是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4年11月14日下午,王岐山低调造访了六尺巷。

  其后,借六尺巷的典故,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又发表了《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六尺巷”。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澎湃新闻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