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火龙。摄影 常荣
元宵到,火龙闹。古老的火龙,舞动着古镇的新年,呈现出与别处不同的闹热。正月十一到十五,每个夜晚,达县石桥镇便沉浸进欢乐的海洋。
石桥是达州的一个小镇,始建汉代,明末战毁。清顺治年间“湖广填川”移民重建。石桥“耍火龙”的习俗始于“湖广填川”时期,人们为了求得平安,祈求风调雨顺,防止火灾,减少瘟疫,渐渐形成了“耍火龙”的民俗。数千年历史积淀,孕育了石桥镇丰富汉族民俗文化。
火龙降雨石桥人元宵节祭祀火龙
相传,古时石桥一带旱灾连年,有一年的元宵节,东方天空突然流光四溢,半空飞来一条金黄色的火龙,口吐祥云。随后大雨滂沱,维持了数天,人们喜笑颜开、载歌载舞度过了旱灾后第一个欢乐的元宵节。人们感激火龙,故每年都在元宵节舞动火龙,巡游村寨。
“耍火龙”有很多讲究。先要请有经验的老匠师用竹、篾、纸精心制作神龙。神龙共九节,有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龙头、龙身、龙尾由麻布相连,长十二尺,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神龙制作好以后,要请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前去主持一个“请龙”仪式,即为龙点睛。初十这天下午,人们举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牌灯,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把龙抬到挑水河边,点起香蜡,燃起爆竹,热热闹闹地为龙“请水”。一系列的祭拜仪式后,从正月十一晚上开始,九名青壮汉子便举起火龙,穿梭在石桥的大街小巷。沿途,人们抱着用石头做成的花钵追逐着火龙,被点燃的花钵里喷射出红红的烟花,烧向火龙和舞龙的汉子。沸腾的狂欢一直进行到元宵夜。
远近闻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桥火龙不仅吸引了附近乡镇的民众,相邻的万源、渠县、平昌也有不少人驱车前来观看。舞火龙的汉子裸露着身体,只穿一条遮羞的短裤,任由喷射的焰火烧炙着肌肤,还狂喊:“爽!舒服!”据石桥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石桥火龙被认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正在将石桥火龙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岑 万珺文 华西城市读本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