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清朝皇家除夕团圆饭:边看戏边进餐 40道菜左右
2016-02-04 17:18:36
 

  迎新春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而在具有皇权象征意义的皇家大院里,过年则更加讲究,别具特色。那么,清朝的皇宫里是怎样过年的呢?皇家档案对此有着翔实的记载。

  清帝新年赐“福”字

  清宫过年有个习俗,每当新年之际,皇帝总要在内廷亲笔书写一些“福”字。所写出的第一个,一般是悬挂在乾清宫正殿,另有一些张贴于宫殿各处,更多的则是赏给文武宠臣,用来联络君臣感情。

  清代皇帝过年写“福”字,是从康熙帝开始的。后来的皇帝纷纷效仿,成为家法,岁岁遵行。乾隆帝特别讲究,在动笔前一定要先烧香,然后再到重华宫内的漱芳斋挥毫。在他之后的各位皇帝,每年写“福”字也都是按着这一套典仪进行。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这几位皇帝,过年时除了“福”字,还常常写一些“龙”“虎”“寿”“喜”之类的字。皇上书写“福”字用的纸,大多是丝绢制作,以丹砂为底色,上面还绘有金云龙纹。

  清朝皇帝向京城内的王公大臣赏赐“福”字,都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之后。颁赐仪式,在乾清宫或重华宫举行。颁赐时,两名太监面对面地手持“福”字,受赐大臣在“福”字下面叩头谢恩,寓意满身是“福”。大致说来,在京朝臣每年有10人左右有幸得到皇帝赐“福”。

  皇帝对自己特别宠信重用的将军及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也赏“福”字。统计雍正二年(1724)春节前后的档案,共有14位地方官员获此殊荣。

  皇家除夕的团圆饭

  清朝皇帝平时都是单独进膳,除夕这天,则与皇后等后宫佳丽们一起吃顿团圆饭。

  皇家的除夕家宴一般在乾清宫举行,皇帝和后妃每人一张桌子。皇帝自己用金龙大宴桌,坐北向南,两边是花瓶。皇后的宴桌摆在皇帝主桌的左前方,其他妃嫔的宴桌,按着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些封号的等级,分左右两排摆放。宴席上,先摆设冷膳,太监再传话上热膳,总共40品左右。

  在美酒佳肴准备好后,太监奏请皇后率妃嫔们依次就位,各自在自己的宴桌旁站立等候。这时,皇帝在喜乐中进入乾清宫升座,后妃们行礼。入座后开始表演助兴的承应宴戏。皇帝和后妃们边看戏边进餐,先喝汤,再喝奶茶,接着是酒宴。皇帝进酒时,后妃们都要行跪拜礼。进酒之后,再喝果茶。承应宴戏演完后,后妃们向皇帝跪拜,皇帝起身回便殿,后妃们也各回己宫。

  虽然是团圆饭,后妃们却不能和皇帝在一个桌子上热热闹闹地用餐,而且,只有皇帝一人能与宫中女眷一同餐饮,其他即使是皇子,也是不能参加的。这样看来,皇帝的家宴,夫妻不能同桌,儿孙不能共堂,也确实是少了好多平民百姓的天伦之乐。

  皇帝的元旦开笔

  中国古代从汉朝开始,把正月初一叫元旦,作为一岁之始。

  雍正朝之后的清代皇宫,每年除夕子正时分,也就是年三十的午夜,刚刚进入年初一的时刻,皇帝的第一件事是洗漱好,穿上冠服,郑重其事地到养心殿的东暖阁举行元旦开笔仪式。

  所谓元旦开笔,就是皇帝在大年初一刚开始的时候,亲自书写一些吉祥话,字数不多,一般是两三行,内容都是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江山永固一类的话。清朝皇帝举行元旦开笔,是从雍正帝开始的,以后的历朝皇帝相沿成习,乾隆、嘉庆帝在位期间,每年都留下了御笔真迹,一直保存到今天。

  举个例子,乾隆元年(1736)的一张元旦开笔,共有三行,中间一行用朱砂红笔所写的是“元年元旦,海宇同禧,和气致祥,丰年为瑞”;左右两边是墨笔写的,右边的一行是“愿共天下臣民永享升平”;左边的一行是“所愿必遂,所求必成,吉祥如意”。皇帝的这些心愿与祈求,写完要密封起来,任何人不能拆阅。

  > 相关新闻

  还珠格格、甄嬛生活战斗过的慈宁宫 你了解多少?

  揭秘清代阅兵:参加的人数多至两万以上

  春节三大习俗的形成:年夜饭 守岁 压岁钱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之死:晚清历史的军事转折点

  大清如何“扫黄打非”: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

原标题:清朝皇家除夕团圆饭:边看戏边进餐 40道菜左右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