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发布 坚持发展安全并重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政府27日发布《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披露了中国制定的控制、缓解、应对核事故的工作措施。
“一案三制”
这是指中国核应急的预案和法制、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法律制度保障、体制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国家核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其中,《国家核应急预案》是中央政府应对处置核事故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各级政府部门和核设施营运单位据此制定核应急预案,形成相互配套衔接的全国核应急预案体系。
白皮书指出,中国基本形成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和行业标准、管理导则于一体的核应急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进一步强调加强核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立法进程。
在体制建设方面,中国核应急实行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在机制建设方面,中国实行由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的核应急组织协调机制,设立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省(区、市)层面的核应急协调机构,及核设施营运单位层面的核应急组织。还有专家委员会或支撑机构,为核应急准备与响应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
“五道防线”
白皮书称,中国实施纵深防御,多重屏障强化核电安全,防止事故与减轻事故后果。这五道防线如下所示。
首先,保证设计、制造、建造、运行等质量,预防偏离正常运行。
其次,严格执行运行规程,遵守运行技术规范,使机组运行在限定的安全区间以内,及时检测和纠正偏差,对非正常运行加以控制,防止演变为事故。
再次,如果偏差未能及时纠正,发生设计基准事故时,自动启用电厂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组织应急运行,防止事故恶化。
第四,如果事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启动事故处理规程,实施事故管理策略,保证安全壳不被破坏,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
第五,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以上四道防线均告失效,立即进行场外应急响应行动。同时设置多道实体屏障,防止和控制放射性物质释入环境。
“分级响应”
中国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事故事件分级表,根据核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及辐射后果影响范围,确定核事故级别。
核应急状态及对应的级别是:应急待命(IV级响应)、厂房应急(III级响应)、场区应急(II级响应)、场外应急(I级响应)。当出现或可能出现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事故后果超越场区边界并可能严重危及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进入场外应急,启动I级响应。
核事故发生后,各级核应急组织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实施以下全部或部分响应行动,分别是:迅速缓解控制事故、开展辐射监测和后果评价、组织人员实施应急防护行动、实施去污洗消和医疗救治、控制出入通道和口岸、加强市场监管与调控、维护社会治安、发布权威准确信息、做好国际通报与申请援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