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月25日电(董志雯)日前,据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应用44247辆,比2014年全年增长4.15倍,成为全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据了解,目前在上海市场上销售的新能源车企达到33家,车型约70种。
一边不少车企因车市低迷而“度日如年”,一边政策、消费者接受度多方利好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风生水起”。上海车市正经历“两重天”。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中显示,去年12月份上牌运行的14715辆新能源汽车中,插电式混合动力11381辆,纯电动车3334辆。
显然,由于不受里程限制,使用体验与传统车无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去年颇受沪上消费者青睐,成为上海新能源车市场重要的销量支撑。然而烧油多过用电、沪牌免费上……是否偏离了政府鼓励使用新能源,改善城市环境的初衷呢?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销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占绝对优势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业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三驾马车。但由于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极低,目前在售的新能源汽车以搭载锂电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为主。而在上海市场,以比亚迪和荣威为代表。
在位于春申路的比亚迪4S店里,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因上海今年新能源车地方补贴政策还未出台,目前比亚迪在上海全面停止销售新能源车,只待政策出台。但去年,以“秦”和“唐”为代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占据销量的90%。预计2016年推出的SUV“宋”、SUV“元”也是汽油和混动版车型,MPV“商”将在推出纯电和混动版本,今年纯电动车会推出的纯电动车将增加“秦EV”和“商EV”两种车型。
同样,在位于江杨南路的荣威4S店里,记者以购车人的身份咨询销售情况,“因为年底做了促销,加之消费者担忧2016的补贴会减少,所以销量非常好,比较下来插电混动的荣威e550最受欢迎。”销售经理表示。
消费者:自建充电桩后仍首选汽油
在浦东唐镇卡园上班的黎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指导价20.98万的秦新旗舰版2015款为例,国家补贴3.15万元,上海补贴3万元,在交完6000元左右的保险费与2000元的上牌费后,最后落地价15.6万元。最有吸引力的是,他开心地领到了“沪DZ”打头免费车牌。 “去年刚买车的时候,纯电充一次可以跑70公里,虽然自建了充电桩,但一般都烧油,而且加满可以跑五百公里左右。”
一位较早购入比亚迪秦的车主说道,家住在高层充电不方便,拉电线又不安全,油价一直在跌,加油更方便。
“老实说,购买新能源车从很大程度就是为了那张车牌。现在油价再降,”这代表了不少新能源车主的心声。由于比亚迪秦具有一键切换模式,可以在完全不用电的情况下行驶——不少车主纯粹把它当作一辆传统汽油车使用,并额外获得补贴和免费牌照。
在早前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新能源车车主存在两个最大的明显特征:“飞线充电”和“只烧油、不用电”。前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后者显然违背了上海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初衷。
专车司机:充一夜电跑60公里,加一箱油跑500公里
日前,记者在某专车平台上预定了一辆比亚迪秦专车。司机黄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2014年买的新能源车,现在他每天开车八九个小时,基本里程数在三四百公里左右。
当被问及是否选择纯电模式时,黄先生告诉记者: “我家住在静安区(原闸北区),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固定车位,连流动车位都靠抢,刚开始的时候就拉线充电。但是,对于专车司机,充一夜220伏的电,才60多公里,我傻么?”黄先生对记者说。
“加满一箱油,50升,能跑五六百公里。就几分钟的事。再说加油站到处都是,公用充电桩又难找,太耽误做生意!而且油价又降了,这个油耗我也能控制的较低!”
记者随后在比亚迪官网显示,秦混动模式下系统90%使用纯电模式,其综合工况行驶里程可达七十公里。不过一些车主却反映自己所购买的秦电动续航历程第一年在六七十公里,第二年也就六十公里左右。
在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前,免费上沪牌还能拿补贴,混合电动车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传统燃油车”,这是否违背了政府节能减排的推广初衷?
“充电成了噱头”, 是否违背政策初衷?
“插电型混合电动汽车应是应对纯电动汽车在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一些制约性问题,是一种过渡性技术,即使具有双动力系统,也应该尽量以充电为主,燃油为辅。”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教授介绍。
“‘只烧油,不用电’的确违背了政府利用新能源改善城市环境的初衷,国家的补贴激励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谭洪卫教授表示。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另一重要示范城市,北京至今未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纳入补贴范围,也在限行范围。
原标题:沪新能源车调查:充一夜电跑六十公里,加一箱油跑五百公里!新能源车充电只是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