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中国“十二五”期间水旱灾害年均死亡失踪人口降三成多
2016-01-15 21:02:00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刘辰瑶)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15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梳理了“十二五”期间中国水旱灾害总体情况,他认为,中国防洪抗旱减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中国洪涝干旱灾害频发重发。全国累计有16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320多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100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大洪水;有34个台风登陆中国沿海;2011至2013年西南等地发生连续三年大旱,201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夏伏旱,2014年东北、华北及黄淮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夏伏旱。

  “十二五”时期,洪涝方面,全国累计农作物受灾6.3亿亩,受灾人口4.8亿人次,因灾死亡2772人、失踪826人,倒塌房屋222万间,直接经济总损失1.0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干旱方面,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8.9亿亩、成灾面积4.2亿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8996万吨、经济作物损失1221亿元,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总损失4325亿元,有9393万人、5334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陈磊认为,在中国官方关注和支持下,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洪涝、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分别降到0.36%、0.17%,远低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0.7%、1.1%的目标,年均死亡失踪人口由“十一五”期间的1979人减为720人。

  在当日的会议上,陈雷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目标:

  大江大河重点防洪保护区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主要海堤达到国家规范设定的标准,经治理的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重点区域和城乡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加大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基本建立覆盖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体系,推进旱情监测预警和抗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强洪水风险图编制和应用。全国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控制在0.6%和0.8%以内。(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