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名生病的工作人员送到毛里求斯后,“决心”号大洋钻探船5日重返西南印度洋中脊的目标钻探海域——亚特兰蒂斯浅滩,继续艰难而缓慢的钻孔修复工作。
这个位于南纬32度42分、东经57度17分的钻孔编号为U1473A,直径约为10英寸(约25.4厘米),位于海水下方700多米。“决心”号于2015年12月20日开始从这一钻孔钻取岩芯。在向海底钻进410米后突然出现故障,原本有四个球状牙轮的钻头,只剩下了一个球状牙轮,其余三个可能遗失在钻孔里。
如果不把这三个坚硬的球状牙轮从钻孔里取出来,U1473A孔将无法继续钻探。“决心”号曾尝试采用磁铁“钓鱼”的方法,努力把三个遗失的球状牙轮从钻孔里“钓”出来,但没有成功。
2016年1月5日重返目标海域后,“决心”号继续进行钻孔修复工作。钻探人员将另外一种带有磁性的“钓鱼”钻头重新放入钻孔,但依然没有“钓”到遗失的球状牙轮。6日,“决心”号开始采用“打捞蓝”的方法清洗钻孔。
所谓“打捞蓝”,是与钻杆一般粗细的特殊管子,管子上端向上开孔,下端连接钻头,置于钻杆最底端。进入钻孔底部后,钻头一边钻进一边喷出高压的水,将钻孔中的碎屑冲起来,落到“打捞蓝”的孔里。
这一方法十分奏效。6日钻探时,已从钻孔里带出来很多岩石碎屑。不过,还需要进行多次清洗。只有将钻孔里的岩石碎屑清洗干净,才有可能用磁铁将三个遗失的球状牙轮“钓”上来。
修复钻孔的过程十分缓慢而耗时,截至记者发稿时,钻孔修复工作仍在继续。
在修复钻孔期间,船上科学家继续进行U1473A孔岩芯的描述和研究工作。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传周研究员介绍,已经钻取的206米岩芯主要为较新鲜的橄榄辉长岩,还含有少量的铁钛氧化物辉长岩。它们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局部出现有糜棱岩带。新华社(记者张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