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新书首发
2016-01-01 17:39:00
 

12月30日,陈晓卿新作《至味在人间》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发。从左至右:谢颖颖、陈晓卿、小宽。摄影 杨明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日电(记者 暴英霞)2015年12月30日晚,《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新作《至味在人间》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发。陈晓卿与美食作家小宽、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谢颖颖一起,与学子们聊起“那些散落在江湖的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家喻户晓,陈晓卿的名字也逐渐被大家熟知,他不但是纪录片总导演,还是一个酷爱美食的吃货。早在十余年前,陈晓卿已开始在报刊写作美食专栏,《至味在人间》一书即为他十年专栏文章的精选结集。

  这本书原名“最好吃的是人”,但因为审查原因,改为《至味在人间》。之所以说“最好吃的是人”,陈晓卿在现场解释:“鲁迅说过,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明史,每一篇都写着‘吃人’两个字。吃什么、在哪里,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重要。”

  陈晓卿说,他们有一个群体,从2005年开始就经常约饭局,这些人包括第一代网红王小峰、《读库》的老六等,他们曾有一个星期一起吃五顿饭的经历,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说一些特别奇怪的话,思考一些人类终极问题。陈晓卿开玩笑:“现在跟他们约一次都非常困难,因为他们都很忙,不像我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更觉得那时候吃人的岁月特别好,而且美食永远只有分享才变得更美好。”

陈晓卿在首发会现场。摄影 杨明

  世间美食千万种,何为最好吃的食物,陈晓卿非常赞同小宽的说法——你饿的时候什么都好吃。陈晓卿说,实际上我们大部分时间吃的都是饿,只有饿了才想吃。他举例,有朋友让他品尝50道菜,每过5道菜打一个分,“那是我吃过的最难过、最痛苦的一次饭。吃到最后,完全吃不出来味道,所以有需要时吃的才是最好吃的。”

  在陈晓卿看来,美食在很大程度上有地域性,离不开故土。上海弄堂里的生煎,搬到写字楼后味道就不对了。陈晓卿认为,美食跟当地的水、空气湿度等环境都有关系。他曾写过一篇文章,谈论为何北京没有好吃的桂林米粉,因为北京的空气太干燥了,米粉收缩很快,里面还是糊糊状,外面就干了。

  小宽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他曾在云南石屏吃过一种豆腐,这种豆腐用当地井水点豆腐,而不是用卤水,井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可直接做豆腐,其他地方则做不出这种质感脆韧的豆腐。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选择食物的标准,陈晓卿说:“我们挑选美食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看是不是祖辈传下来的,而不是现在随意发明的菜;二是确实要好吃;三是要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标志。”

  陈晓卿经常被追问《舌尖上的中国3》什么时候出来,他开玩笑:“我现在在微博都不敢说话了,发一条微博,我今天见了偶像谁谁,人家问《舌尖上的中国3》呢?”在主持人谢颖颖的追问下,陈晓卿透露,《舌尖上的中国3》现在正在做,预计2016年年底会与观众见面。此外,他们的团队推出一部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即将于1月7号上映。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