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专题>温家宝访日>媒体
人民网:日新政府将有利两国关系改善

[ 2007-04-10 13:37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成为新一任首相。日本新政府的产生有可能使两国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改观,加之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中日经贸合作的走势也将趋好。

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与现状

到2003年为止,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以后,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相反,中国(含香港)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位次发生变化,但相互间仍然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双边贸易总额仍在持续上升,2005年中日贸易高达1844.5亿美元,同比增长9.9%。2006年1-6月中日贸易总额达9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日贸易占我国外贸的比重由上年的13%降为12%,下降了1个百分点。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投资国,对华直接投资势头良好。2005年我国引进外资金额为603亿美元,同比为0.5%的负增长,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达65.3亿美元,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2.1倍,同比增长高达19.8%。截止2006年6月,日本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超过560亿美元,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量的8.5%,超过欧盟25国对华累计直接投资的总和。但2006年1—6月对华投资达到22.4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减少31.3%,降幅较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占我引资的比重从上一年的11%降至7.89%,下降3个百分点。

从1979年到现在,对华日元贷款累计总额已超过三万亿日元,约占中国接受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一半左右。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日元贷款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合作。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日本对华日元贷款大幅度下降,年度投资额已从2000年的2144亿日元降至2004年的859亿日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

由于双边政治关系的冷淡,政府间的重大经济合作项目难以实现。没有大型项目带动,双边的经贸合作只能依靠市场自律作用推进,其范围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民间企业的直接投资领域,陷入相对缓慢的增长状态。2000年以来中日贸易增长率一直低于我国外贸增长率。按中方统计,中日双边贸易和日对我直接投资的绝对规模在缓慢上升,若按日方统计,绝对规模与相对比重都在上升。目前,每天有1万多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日本在华长期居留人员已超过11万,其中公司驻在人员高达6500人,超过美国,居日本驻外商务人员的首位。1996—2005年期间,中日贸易占中国外贸的比重从21.5%下降至13%;而同期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的比重从8%上升到17%,如果再加上香港其比重超过20%。可见我对日经济依赖度越来越低,日对我经济依赖度越来越高。客观地讲,在双边政治关系如此冷淡的情况下,经济关系能够取得这种程度的发展已实属不易。

中日双边经济合作之所以得到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经济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相互间的依存度已达到很高的程度。中日之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日本经济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但缺少资源和市场,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高;而中国正处于发展和上升阶段,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拥有广阔的市场,这正是中国的魅力所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