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专题>温家宝访日>修近
全方位互补互惠 中日“经热”为“融冰”开道

[ 2007-04-10 09:44 ]

 

日本独资企业青岛三美电机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员工们正在检测配件质量。该企业在华总投资过亿美元。[资料图片]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尽管中日之间的政治气候还处于乍暖还寒的状态,但两国的贸易额却是不断攀升:按照中国海关的统计,2006年中日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074亿美元,是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时的200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对象国,日本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中日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由此也被视为了中日关系“融冰”的最大现实利益基础。

由于中日两国在国情、资源禀赋和所处发展阶段上存在的差异,中日经济具有广泛的互补性,恢复邦交35年来,这种互补性已经转化为两国源源不断的合作动力。中日两国已由最初的单纯货物贸易往来发展为货物与服务贸易、相互投资、技术合作、人员交流并举的全方位、深层次经贸合作。

·市场互补实现互惠

进入21世纪,中日经济的互补关系首先就体现在市场的互补性上。中日经济增长都需要大市场,而两国本身又是两个大市场,可以实现互补。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大市场,这样一个开放的、规模巨大的市场不仅对于日本,对于全世界都是重要的。日本同样也是个大市场,它不仅大量生产和出口高科技产品,同时也是吸纳日用品和农产品的大国,对中国对世界也同样是重要的。对此,两国各有优势,完全可以做到互补。

日本国际通货研究所理事长行天丰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对日本最重要的国家,在亚洲范围内,中国目前仍是日本最重要的市场。考虑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依然会增长。日中两国虽然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但同样也存在合作关系,比如在能源开发、一次性产品加工,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目前,在中国对外贸易比例中,中日贸易已经占到了11.8%,而按照日方统计,去年贸易额达到2110亿美元,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量的18%。三井、住友、丸红、索尼、NEC、松下、东芝、日产、丰田、本田等进入世界500强的日本70余家大企业均在中国设立了企业,中小企业也纷纷来华投资,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短短几年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华为、海尔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已进入日本市场,与日本企业开展了良好的合作。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日投资企业320余家,实际投资1.7亿美元。

·资源互补

两国的资源互补主要体现在科技和人力管理资源的互补。中日两国都是科技和人力资源大国。中国有完善的基础科学和科技队伍,有素质较高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日本则具有较强的现代科研队伍和体制,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以及先进的管理人才。

对于这点,日本三井公司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工藤俊之颇有感触。他说:“我们在企业战略建设、组织结构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先进理念。”而三井公司与此同时也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市场现状和经济发展潜力,“这为以后可能到来的合资、合作铺设了良好的基石”。

·互补前景光明

中日经济的互补性的第三点,则是增长前景的互补:中日两国都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合作空间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几年来的运行都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而日本经济2002年以来也连续4年保持增长,走出了10年低迷影响,随着经济增长加速,两国经贸合作也进入一个加速增长期,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涌现,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节能环保领域为例,在首届“中日节能环保论坛”召开等因素推动下,两国在次领域的合作已经起步。为配合日本经产省提出的节能环保合作计划,由日中经济协会牵头,14个主要产业团体参与的“日中节能环保商务推进协议会”已经正式成立,日本企业正在大举开展对华节能环保合作,从而带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进入中国。

此外,中日在金融领域内的互补合作前景也一直被看好。对于日本而言,中日金融合作可以有助于规避本国金融风险,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准备;而对于中国来说,和日本这样一个有外汇实力的发达国家建立一个货币互换或一揽子汇率组合的防御体系,有助于防范外部投机资本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并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国际化等议题上学习和借鉴日本的经验。而且,中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日本有很多共同和互补的地方,加强金融业务的合作不光有利于各自金融体系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

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地缘优势和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潜力很大”。因此,即使两国经贸合作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都是正常的,只要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友好对话和协商,就能够化解摩擦,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