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中国在线  >  专题  >  2015专题  >  徽商  >  爱学习

勇于试错,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近日,河南一所高校有60多名大四学生无法毕业,原因是大一的计算机必修课,校方居然忘了开。对此,校方却解释: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培育人才的大学该如何才能为教育保持质量?作为初入大学的学生,又应该如何转变角色,跟上社会的需要?日前,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教室主任马陆亭就来到暨南大学,与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文/广州日报记者 王睿

当下,大学扩招已是普遍现象,甚至是维持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普遍现象。一直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马陆亭教授认为,当下的大学应该意识到,单一化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教育要服务社会。要跟上社会的需要,大学就不能‘不思进取’。”

高等教育亟须改变单一办学模式

大学不但承载着学生的理想,还肩负着社会的责任。“目前大学内部当然也有分类结构,一方面是为了行政管理需要,一方面是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但在我看来,培育学生发展应该放在首位。”马陆亭显然对大学的同质化不太认同,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亟须改变的正是单一的办学模式。“现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模式趋同,大抵是由于大家关于‘好’、‘优秀’的标准过于单一。这样单一的评价标准制约了教学模式的发展。”

马陆亭提到德国的高等专业学院招收教师的例子,他们根据培育专业人才的需要来构建自己与传统大学办学模式、组织模式大相径庭的架构。于是,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有五年的行业实践经验,以求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所以,大学并非只有一种办学方法,我们要推动不一样的大学建设,不同大学满足着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学生和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各校可根据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理念取向差异去探索。”马陆亭说。

鼓励创新,就应该允许犯错

当下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也要贯彻“创新创业教育”,但在马陆亭看来,大学生其实是最不具备“创新创业”基础的人。“一个大学生,连资本都没有,谈何创业。而且,我国的教育传统,一贯以来并不提倡学生试错,长期累积下来导致创新无计可施。因此,未来学生有必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即便在尚无资本创业的时候,也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有新的探索。”马陆亭表示。

编辑: 黄适标签: 创新
最后一刻 降温
苹果“魔力”在消失?部分产品销量遭遇“断崖式下滑” 外媒:IMF评估后认为人民币今年可能加入SDR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