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东和他心爱的Talksport |
赛事高峰时,幽暗狭窄的演播间内最多可以同时爆发出包括汉语普通话、英语、西班牙语和马来语在内的六种世界语言对于同一个进球的忘情庆祝,犹如交响乐一般撩拨球迷的心。
世界在聆听他们的声音,而此时此刻,这名42岁的广播人脸上总会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满足感。郑贵东说,这是广播赠予他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广播的伴随性、移动性非常好,我们首批落地的四家电台长春、成都、南京、青岛有三家都是私家车广播。”
2012年,talksport购买了四年的英超海外音频版权,机缘巧合之下,这位资深媒体人被请来“掌勺”。不仅是因为公司看中中国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老郑21年的从业经历和他对于广播独到深刻的理解,才是让他脱颖而出的答案。
作为一名国内默默无闻的广播人,十年前他拖家带口来到伦敦。十年间,他作过学校的讲师、在BBC打过工、甚至还在憨豆先生的电影里客串过角色,用时下最流行的术语,也算是一名“资深媒体人”。
“过去二十年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让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事情变得唾手可得:比如我们的技术传输。以前即使你有版权、你有最棒的解说团队、制作最好的节目,也很难到达最后的受众端去,”他解释说。
“可现在没问题,基于互联网的信号传输,在成都的电台,我们这边说那边就可以听了——技术的发展让以前难以想象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了。”
除却赶上了一个“广播的美好时代”,老郑在自己的“主场”talksport如鱼得水,同样离不开老板的鼎力支持。
“我们相信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市场之一,”电台的首席执行官唐顿先生对《中国日报》说。
操着一口浓重的澳洲口音,这名散发着硬汉气质的CEO,非常耐心的把他的全球战略娓娓道来。
在与英超四年协议的第一年头,也就是上个赛季,Talksport把他们的普通话解说推广到了全世界,唯独没有进入中国。
“我们只是想确保我们的推广符合中国本地的政策法规,”唐顿解释道。“因为我们实际上第一年刻意没有把节目引入中国。”
有了中文解说团队,却没有覆盖最大的中文市场,电台的压力可想而知。到上个赛季末,Talksport的全球战略亏损了130万英镑,但唐顿并不着急,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老郑的信赖。
老郑也没有让他失望,短短的一年之内,一个包含六个语种超过100人的制作团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应运而生,并且在打磨的过程中表现的愈发专业化。
实际上从这个赛季开始,Talksport凭借其优质的节目在北美和非洲市场的强势表现,已经在全球战略中走上了一条盈利的道路——这甚至大大超出了他们之前预计的进度。只要保持住目前的制作水准,电台寻找全球性合作伙伴并且进一步实现项目盈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