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北极融冰和中国的开发之旅

2013-05-14 17:41:17 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北极地区没有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没有得到凸显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目前中国学者的研究还不够广泛,无法制订出一个全面的战略以供政策决定者参考。中国学者在现阶段的北极研究中还是专注在自然和科考方面。

尽管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北极开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意义。但是要想他们的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者产生影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没有公布任何明确的北极战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表示:“国内的学者在研究方面还需要继续放开视野。”

另外一个使环北极国家放松警惕的原因在于,相比北极而言,中国对南极的兴趣更加浓厚。从经济角度而言,北极比南极的规划要严格许多——80%的北极资源开发都已经划归在环北极国家的全权管理之下。

即使在科考方面,南极也比北极要更优先。中国政府近日公开表示,在现存的三个科考站之外,还要在南极地区新增两个科考站。

在“雪龙号”之后,中国正在考虑建造另一艘破冰科考船。据中国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士透露,新的科考船将采用国外的设计,在中国制造,预计在2014年投入使用。在技术建造的细节上,新的破冰船也将对南极的自然条件优先考虑。

“对于这艘新船,我们之间有句话说得好:在北极我们能走到哪就走到哪,在南极我们想走到哪就走到哪,”该消息人士表示。

觉醒中的巨龙或许让人难以放松,然而对于北极国家而言,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感受得到它那灼热的吐息。

(来源:中国日报 周思谕 编辑:吴允和 Mark Hughes 王琦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编辑:王琦琛 标签: 北极 融化 开发 中国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