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探秘北极鲸鱼坟场 一位旅行作家眼中的北极

2012-10-30 14:20:52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探秘北极鲸鱼坟场 一位旅行作家眼中的北极

  残船中依然可以看到鲸鱼的骨骸。

探秘北极鲸鱼坟场 一位旅行作家眼中的北极

  北极鲸鱼坟场。

探秘北极鲸鱼坟场 一位旅行作家眼中的北极

  陈婷在北极。(本人提供)

文字摘选

十七八世纪的贝尔松(Bellsund)是鲸鱼的地狱,它们被猎人引诱到海湾,猪人发射捕鲸叉击中后,等着鲸鱼力竭气尽然后拖上海滩攫取鲸油和鱼皮,一时间被宰杀的鲸鱼无数,血流成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尽管斯瓦尔巴德的捕鲸年代已成为过去,但成堆的鲸鱼枯骨却依然让人不寒而栗。陈婷

她是70后,曾是外企金领,如今是职业旅行者。短短几年行走50多国,从格子间走到广阔自然界。每次出行,她都背负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不惜等待那最美丽瞬间的到来。她就是陈婷。不久前,她将自己在北极见证的恐怖的鲸鱼坟场实景发布在网上,引起网友关注。

鲸鱼坟场令人震惊

记者:很多网友看了你发的鲸鱼坟场的图片,感觉很震撼。能否从你这次的北极之旅开始讲起?

陈婷:我的旅行,其实户外探险类的并不多,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人文探险,很少会去荒凉的大自然。今年上半年一个朋友偶然提起,后来我在网站也看到了有关北极的资料,那里夏季有很多动物,而且也没想到那里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北极之旅,我们是坐游轮去的,比起百年前探险家们的条件好太多了。

记者:到了北极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陈婷:一到那里,第一眼看到极地风光,我就知道这里不同于其他任何一处景色。我有种感动,觉得人类很渺小,整个人就像被包裹在大自然中一样。

记者:贝尔松鲸鱼坟场就在这次旅途中?

陈婷:从挪威展开的极地之旅主要以北冰洋的一部分——巴伦支海为主。其中最大的当属斯皮茨卑尔根岛,斯瓦尔巴德的首府朗伊尔宾就在这里,被称为北极探险的大本营。斯瓦尔巴德群岛上,人类活动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荷兰、英国、挪威的航海家也早在几百年前就造访过巴伦支海。旅行的重头戏就是登陆,上下午各一次。绕着海岸,途中有各种峡湾。贝尔松就是其中一处。

记者:在那里,你登陆看到了鲸鱼坟场?

陈婷:斯瓦尔巴德的每一个峡湾都深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只要是适合避风的峡湾,在捕鲸年代,都会停着来自四五个国家的上百艘船。贝尔松就是白鲸的捕鲸站。

卖鲸须足够两年航行费用

记者:第一次登陆贝尔松,看到鲸鱼坟场时,心里是什么感觉?

陈婷:震撼。在贝尔松南部,一上岸便看到大量鲸骨如小山般堆积在那里,据说这些都是截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捕捉的白鲸骨骸,多达550头。动物尸骨在野外会受到腐蚀,但是一百多年后,鲸鱼的尸骨还像一座小山一样堆在那里,很壮观。当时心里觉得,人类是很疯狂的动物,整个地方就像是屠宰场一样。若干年后,我们作为游客,哪怕在海上看到一头鲸鱼,都会挤在窗口看,但是在以前,人类却屠宰它们。

记者:当时,捕鲸很盛行?

陈婷:捕鲸有很高额的利润,捕鲸者对白鲸进行了疯狂的捕杀,致使白鲸数量锐减。由于只需要攫取鲸油——介于鲸鱼表皮与肌肉层之间的一层油脂,熬成油后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生活中的日用品。因不要肉(当时的人还不知道鲸肉的价值),因此大量的鲸鱼暴尸海滩,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腥臭,绵延数公里。除了鲸油、鲸脂,鲸须也是一宝,韧性和弹性都很好,在各种合成材料问世前,常被用作欧洲贵妇的束腰、伞撑、领撑等。只要捕到一头鲸,光鲸须带来的收入就足够一条船两年的航行所需。现代社会就是建立在那样一个野蛮疯狂的过程中。

第一批造访北极的捕鲸人曾夸耀说,那里的鲸鱼多到可以踩着鲸背上岸,这个消息引发了全球性的捕鲸热潮。各国捕鲸船接踵而至。捕鲸人带着各种工具,常见的武器是标枪,其末端绑着一大捆绳子。中标后的鲸鱼下潜时绳子会不断伸展开,使鲸鱼无法逃脱。一般标枪是用软铁做的,如果被鲸鱼弄弯了还可以扳直。当受伤的鲸鱼精疲力竭,最后浮上来换气时,就改用长矛近距离将它刺死。

记者:听起来觉得很残忍。

陈婷:后来,传统的捕鲸工具得到不断改进。鲸类悲剧的高潮也终于开始。比如北极露脊鲸曾是北半球海域分布较广的鲸类。1611年前,格陵兰岛以东、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以西辽阔的海洋中还生活着5万头以上的北极露脊鲸,到了1911年,这里的露脊鲸几乎被屠戮殆尽。1848年,人类在白令海峡水域发现大量北极露脊鲸,又是一顿长达50年的“盛宴”,其结果是到了1899年,这里60%的北极露脊鲸消失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记录了曾经的存在与永远的消失。

现在,捕鲸年代已经过去。后来,新的复合材料发明出来,人们不再需要鲸须、鲸油。其实,捕鲸本身也是很有风险的事情,我们在岛上也能看到,捕鲸人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捕鲸消失,似乎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不是在消费北极

记者:若干年后,作为游客,人类再次踏足那片土地,又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了。

陈婷:我坐的是挪威海达路德船运公司的游轮。一百年前,挪威人就进入了这片海域。旅行途中,海达路德对游客管理得很严格。所有无人岛都不能过夜,每次登陆之前都会举行讲座,告诉我们这里有哪些野生动植物等注意事项,还要特别提醒不能拿岛上的石头什么的当纪念品。我们不是在消费北极,而是在保护脆弱的生态。现在为什么要花钱去做环保,实际上是在把以前从自然界抢来的东西还回去。但是还回去,要难得多,代价也要大得多。

记者:在你以前的旅行中,是否也会遇到这样让人强烈意识到生态环保重要性的事?

陈婷:我的定位是人文旅行,各地的景色、文化都不同,但都会遇到类似的冲突。我在荷兰待过很久,这是个很典型的国家。围海造田,很难想象以前都是盐碱地,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改善土壤。现在海边种满了鲜花。有一次我搭车,车主是一对老夫妇,说起过去的事他们都显得很轻松。

记者:看到鲸鱼坟场时,会不会很悲愤?

陈婷:毕竟,我看到的是一段历史,如果看到现代的日本捕鲸船,可能会很气愤。但这种对于自然的态度,这种环保意识是一直都有的。

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旅行作家

记者:你有想过自己会做职业旅行家吗?

陈婷:我也没想过要当职业旅行作家。很多人羡慕,但其实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旅行途中,个人身体、心理素质都要过硬。我的专业是西班牙语,英语也很好,这给我在国外旅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没有刻意给自己贴标签,一直坚持的是比较自然的生活状态。旅行,对我来说,是学习的过程,是在汲取营养。人未必要把自己定义为传统职业或者非传统职业,适合自己就好。

记者:你看起来挺清秀,旅行途中的艰苦能承受吗?

陈婷:我的转变其实很大。你看我现在,很难想象我过去是什么样子。以前在工作中我很喜欢安静,现在要背着沉重的摄影箱,干男人干的活儿。在外企时,一年四季都穿裙子,第一次旅行我的旅行箱里满满的都是衣服,现在我在外面就穿冲锋衣。我的总结是,粗糙的外表,充实了心灵。这种内心的充实和丰富是一生的财富。唯一的遗憾是皮肤不像以前那么好,有时还会受伤。我没有把这份职业当成一种追名逐利的方式。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记者:下一步计划怎样?

陈婷:下个月要去南极,还要去北极拍摄极光。明年计划有环冰岛自驾,去以色列、南部非洲塞舌尔、挪威等。文/图记者李颖(署名除外)

精彩热图

“健眼操女孩”现身微博

《好声音》歌手爆笑撞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