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闽南语或粤语的人能识别出单词美式发音的最后一个音节,‘chiap’或‘tchup’,这是'酱'的意思,普通话的发音为‘汁’。”
他还写道,1982年版的《普通话闽南语方言词典》证实了“蕃”是古体字,在闽南口语中读作“gue”,意为储藏的鱼。因此,“蕃茄酱”在闽南方言中是“鱼酱”的古语。
他还说,英国早期的食谱说明以前的“ketchup”确实是指一种鱼酱,这种有着刺鼻气味的调制酱汁在越南称为“nuoc mam(鱼露,越式鱼酱)”,在泰国叫“nampla(楠普拉鱼酱)”,在菲律宾被称作“patisin”,都由凤尾鱼腌制和发酵而成。
他的博客也揭示了一个长期的谜团——为什么“ketchup”有时也会被拼写成“catsup”。由于闽南语不是以同样古老的罗马字母拼写的,西方人在转写这种鱼酱的时候将其记为“ke-tchup”或者“catsup”,甚至“katchup”。
在向《中国日报》提交的声明中,亨氏公司表示,其创始人亨利•亨氏“选择‘ketchup’作为产品的名字以区别于竞争对手所用的‘catsup’”。
于教授认为关于“ketchup”起源的理论是值得关注的。“这真让我吃惊,首先,番茄并非起源于亚洲,这本身就很奇怪了。更奇怪的是,它竟然和鱼酱有联系。”
任韶堂提到,番茄酱最初不是以番茄制成的,直到1800年左右,配方中才添加了西红柿。1750年到1850年间,其主要成分是发酵核桃,有时也用发酵的蘑菇。不过,正如该博客所言,塞缪尔•约翰逊在其1755年的字典(即《约翰逊字典》,译者注)中写道,英式蘑菇番茄酱“只是对早期来自亚洲的一种原味酱汁的模仿”。
尽管对番茄酱挚爱不减,美国人并没有垄断这种广受欢迎的调料的用法。任韶堂在博客中指出,中国人喜欢将它用于炸鸡,在瑞典,它是意大利面必不可少的装饰,泰国的少年们喜欢用土豆片蘸番茄酱,而在东欧,它是颇受欢迎的比萨的配料。
受任韶堂博客的启发,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安兹拉·梅耶也沉浸到学术文献中,探究与中文有渊源的英语词汇。
“找到一些听起来像英语却不是源于英语的常用词让我很惊讶。”梅耶说。除了ketchup,她的表单中还包括“kumquat”(金橘),“typhoon”(台风)和 “gung ho”(合作)。
尽管才22岁,梅耶已经到中国四次了,并“或多或少”会说些普通话。她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汉语教师或记者。对自己所写的汉语对英语常用词汇和表达的影响,她说:“把陌生变熟悉的感觉让我很兴奋。”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