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观察家报》2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艰难应对“空气末日”
意识到可以通过空气颜色来分辨和家的距离后,胡立(音)的心沉了下来。上周她驱车从天津返回北京,随着清澈的天空变为深灰色的烟雾,她不由得屏住呼吸。这名39岁的女商人已在北京生活10年之久。她说过去的一个月是她见过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日子。丈夫因此干咳不止,7岁的女儿也被迫困在家中。她说:“如果有选择,我们会逃离北京。”
上月的严重污染于上周宣告回归。被网友戏称为“空气末日”的污染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对本国有毒空气的看法。称其为“空气末日”并不夸张,有一天的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定安全水平的30倍。航班被取消,道路被封锁。有报道称,北京东部一家医院收治了数百名患呼吸道疾病的患儿。在今年1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北京的空气质量甚至比机场吸烟区还糟。
在中国,空气污染的意义已不仅止于健康危害,它已变成公众对政府经济增长优先战略不满的象征。无可奈何的感受已让位于恐惧、愤怒及全社会要求改变现状的压力。
于上周日开始的春节假期通常会有清澈蔚蓝的天空,估计有900万辆汽车离开首都,工人放假也让不断喷涌排放物的工厂停工。但就在周三,烟雾“强力回归”。环保机构向市民群发短信,敦促克制燃放爆竹以减轻污染。媒体报道称市民们听取了建议,爆竹销量与去年相比下降37%。
北京市政府也已采取多种措施抑制污染,暂时关闭工厂、限制公车上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中国环境问题专家黛博拉塞利格索恩说:“令我感到乐观的是污染恰逢其时,将敦促中国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但改变可能需要时间。她说:“若北京周边的城市能与北京动作同步,就不会有问题。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从北京中心驱车出发不久,便是满目灰尘的平原地带,农民们烧煤取暖,而这些地区的小工厂通常能够逃脱环保机构的监测。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