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进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舟山舰舰长杨黎明下令舰艇全力加速,向指定海域奔发。
与此同时,东海舰队某电子对抗团已经在郊野隐蔽处,紧张架设机动干扰阵地,一架架天线直指天空,一张张伪装网遮掩大地。
两支部队,互为对手,疾枚衔走。一个必须打中目标,一个却偏不让你打中目标。此时,正在某新型护卫舰驾驶室坐阵指挥的杨舰长知道,他此次最大的对手不是来袭导弹,而是这支电子对抗部队。
记者走进某电子对抗团驻扎营地。某新型电子战装备车上,官兵们迅速升起车顶端的天线,正在熟练操作的直招士官辛冀,十指轻敲,只见电脑屏幕里作战地域天地之间的雷达信号纷纷“显形”,型号、方位、来源一一在列。
团长吴国民告诉记者,未来战争,不论武器系统还是通信系统,都大量应用电子设备,电磁空间无疑已成为各方围绕信息主导权进行激烈争夺的战场空间。不管长波、短波、微波还是红外、可见光,都可能成为克敌制胜的武器。
吴团长话音未落,就见团指挥所里荧屏闪动,集群压制、机动干扰、协同干扰等手段陆续登场,一时间,海上的舰艇、空中的战机都受到了强大的电磁干扰和压制。
没有硝烟弥漫,没有铁甲轰鸣,甚至看不到几个官兵身影。然而,“软杀伤”的巨大威力让记者感慨:仗原来还可以这么打!
为了让“软杀伤”成为克敌制胜的“硬法宝”,该电子对抗团官兵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进行电磁干扰,说白了就是‘见招拆招’,对手用什么频段就干扰什么频段、用什么频谱就压制什么频谱。”士官柏庆春告诉记者,“要提高对抗能力,真打真抗才是最佳途径。”
一次研练中,该团和某新型舰艇斗智斗勇,展开了制电磁权的生死争夺。某舰刚刚还畅通无阻的通信指挥系统,遭“红方”的强电磁干扰,信号中断。但对方并没有乱了阵脚,快速实行频谱管制,迅速改变通信装备的工作方式……在一次次激烈的对抗研练中,该团的一批新战法得到了有效检验。
“信息技术不仅主导着机械化武器平台,也使战争形态突变为‘信息流’的对抗。”旅长王高腾说:“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海湾地区90天内安装的通信网络比在欧洲40年内安装的还要多,一些国外军事专家预言,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开战,获胜一方必然是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空间的一方。”
以前是火力制胜,现在是信息制胜。研练那天,东海舰队某快艇支队新型导弹艇编队按照指挥所的研练方案,准时抵达就位点,和航空兵配合对高速机动靶船进行打击。
艇上官兵信心满满地说,虽然靶船速度快了4倍,但再快还能快过导弹?何况还有航空兵助阵,这次肯定又是“发射即摧毁”。
演练刚开始,在电子对抗兵力干扰下,导弹快艇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大片雪花,数据链中断,通信受限。各职号手沉着地启动备用设备,抓住“敌”电磁波干扰间隙,迅速分配打击单元、接通射击电路……只见2枚导弹直冲云霄,划出一道曲线。
然而,官兵们翘首以盼的命中消息迟迟没有到来,海上指挥所通报:2枚导弹偏离目标。
原来,导弹发射后持续受到电磁干扰,靶船上也安装了有源、无源干扰设备,致使导弹没有命中。强大的海空突击兵力在电磁干扰下“意外失手”,艇长周俊感慨:“信息化战场,干扰无处不在,没有制信息权,导弹尚未出鞘,胜负已分。但是作为研练,复杂条件下的失手,往往比简单条件下的命中更有价值!”
某驱逐舰支队是海军最早进行综合集成加改装的部队之一。为了使官兵尽快掌握信息化装备,支队建起了舰艇局域网,把每天的训练、装备、管理情况都进行公布和记录,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官兵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分析运用能力。
在建设信息化海军的浪潮中,“信息化士兵”成为该支队官兵的追求。
某驱逐舰雷达声呐班长、一级军士长陈光明先后在舰上担任雷达班长、电子战班长和声呐班长多个岗位,被称为“全能士官”。入伍20多年来,他拒绝了战友年薪20万的高薪聘请。
因为专业技术过硬,被誉为“水兵业务长”,被多家院校、工厂聘为“客座教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海军首屈一指的“信息化士兵”。
该支队遵义舰舰长陈德楠说道,如今,只要一出海训练,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模拟训练无不成为必训科目,数据链传输一旦中断如何组织导弹超视距攻击、通信遭受敌干扰如何启用备用应急手段等一系列围绕复杂电磁环境的战法训法得到检验,取得突破。
(来源:中国海军网 编辑: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