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一起吃过的广东老字号
浴火重生 再创新辉煌
广州酒家夜景
1956年时期,广州企业进入了公私合营的阶段。在这次以消灭私有制为目的大潮中,有的老字号被合并了,有的因抵受不了改革的冲击倒闭了。有着“食在广州第一家”之称的广州酒家,幸运地在公私合营后得到重生,并且逐年创下新辉煌。
广州酒家始建于1935年,前身是西南酒家,1938年毁于战火,第二年得以重建,并取“食在广州”之意改名为广州大酒家,文革后称“广州酒家”。1983 年,广州酒家并没有像其他老字号一样走合资经营的路线,而是坚持国营,向银行贷款400万元重新装修。眼见重新装修后的广州酒家营业额逐年递增,到了 1989年年底,广州酒家的掌舵人温祈福力排众议砸进1000万元在滨江西路开了广州酒家第一间分店。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月,耗资巨额大开酒楼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分店开张当天,政府官员始终不曾露面,或许是认为温祈福的投资必然失败,又或是怕别人说他们来酒楼腐败。
上世纪40年代广州酒家门面。
当时,温祈福的心情也是七上八下,深怕不会有客人捧场,直至分店正式对外开张那天,亲眼看到那戏剧性的一幕时才松了一口气。原来,那天早上服务员5点起床准备开门做生意。刚进餐厅就听到门外嘈杂的声音。外面人头汹涌,竟然都是赶着来喝早茶的!服务员刚开了条门缝,人群就像洪水决堤般涌了进来,抢座的喊声、尖叫声、笑声、哭声、喊妈声、叫仔声一起轰鸣。人群涌进来后,温祈福才发现门上一块玻璃被挤破了,地上更是一片狼藉,留下拥挤中被踩掉的几十只鞋子。
自此之后,滨江西广州酒家生意异常红火,食客抢座现象不断。每天早上,总有食客被挤掉鞋子,害得服务员要把食客的鞋子一一捡到大箩筐里。而丢鞋的食客却是很坦然,喝完早茶吃完饭菜再到箩筐里找鞋子。有了滨江西路广州酒家积聚的实力,广州酒家如猛虎添翼,开始组建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温祈福在后来无数次感叹,没有滨江西,就没有我温祈福的今天,就没有广州酒家的今天。
凤凰涅槃成珠 何时能重生
在老一辈人眼中,老字号是一个辉煌的称谓,它记录了几代人的努力与成果。积淀着深厚的企业文化,为我们传递着许多历史信息。但也正因为这个“老”字,出品老化、体制僵化、理念陈化等,让人民感觉许多老字号是一身病。许多老字号之所以一步步走向衰落,就是一个“老”字在作怪。翻开广州饮食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关于商家浮沉的记录。
提到广州老字号,必然绕不过成珠酒家。成珠酒家是广州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老字号茶楼,史载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开始营业,已有250多年历史。它诞生于1746年,由一家称作“成珠馆”的简易平房发展而来。成珠酒家曾用过城珠馆、成珠饼家、成珠楼等名称,其中以成珠楼最为著名。
1858年,成珠楼创制出“小凤饼”,因形似小鸡而被称为“鸡仔饼”。1914年,鸡仔饼注册登记,专利销售,驰名省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广播电台曾经编了一段顺口溜宣传:“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
鸡仔饼配方保密了100年,直至1959年才公开。如今,虽然各地的其他酒家也有生产鸡仔饼,不过人们依然把成珠楼小凤饼看作是正宗的鸡仔饼。只可惜,风行一时的成珠楼,从1996年开始,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背负多重债务,无力偿还,成珠楼终于在2000年9月关门停业。2002年,成珠楼的物业被法院拍卖。留下的财产里,只有广州市政府颁发的广州老字号牌匾,及“小凤”牌鸡仔饼的商标,依旧在静静地等待伯乐让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