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一起吃过的广东老字号

2012-08-20 15:39:01 来源:信息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说到广州的老字号,十有八九都是和餐饮业有关的。广州的餐饮业,是在清朝开始得以蓬勃发展。如今广州餐饮业老字号多创于清朝,都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就像是广州酒家、陶陶居、北园酒家等,它们将岭南的饮食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许多岭南餐饮业的新风潮。另一方面,在产品类型和主治功能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岭南特色的老字号饮料,如王老吉凉茶、九江双蒸等,经历了百年风风雨雨后,不仅在岭南区域和东南亚地区将企业文化发扬光大,甚至在国外的华人社会都很有地位。

这些广州的老字号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历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公私合营以及文革时期所受到的三次重大冲击;如果说,前三次都是因为政治的原因,那么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来自商品经济的市场自由竞争则更为激烈,这也是对于老字号固有观念最具冲击力的一次,它迫使老字号在潮流中重新寻找适当的位置。

那些年 我们一起吃过的广东老字号
连香楼

文人骚客赋诗词

老字号茶香书更香

广州人饮茶,注重茶好,更看重茶点的质量以及茶楼的环境。不少茶楼为了吸引茶客,首先取名时就极为文雅,像是泮溪、莲香楼等。当中,以坐落在西关第十甫路的陶陶居酒家吸引的文人最多。当年,陶陶居可算是广州最早期的豪华食府,多有文人骚客趋之若鹜,以浓厚的饮食文化成为名人雅士的聚会之地。

那些年 我们一起吃过的广东老字号
陶陶居

陶陶居创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原名葡萄居,后改现名,寓“乐也陶陶”之意。现高悬于大堂之上的黑漆金字招牌“陶陶居”三字,还是康有为在广州讲学之时应老板之请即兴题写的。

陶陶居老板之一陈伯绮性爱风雅,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酒家新开张时,为了达到最快的宣传效果,发起了重金征联活动——以“陶陶”两字征联,头名奖白银20 两,依次设有不同数目奖金,凡入围的都有奖。有奖征联消息一出,立刻引来文人墨客的兴趣。而如今挂在大门两侧的正是当年第二名的征联:“陶秀实茶烹雪液,爱今番敬惋心情,美酒消寒,不羡党家豪宴;陶通明松听风声,到此地瓶笙耳熟,层楼招饮,何殊句曲仙居。”

由于陶陶居和“八和会馆”相邻,粤剧界人士又多聚居在西关,因而这里也成为了文艺界,特别是粤剧工作者工作休闲的乐园,日常聚会来往的聚脚地。不少名人雅士,像是鲁迅、许广平、巴金以及粤剧界人士等都是陶陶居的座上客,而巴金还在其《旅途随笔》一书中提到过陶陶居。真可谓浑身上下都饱含文化意蕴。

陶陶居和莲香楼在同一条街上,很多人都喜欢拿两间酒楼相比较。如果说莲香楼代表一种理想化的高雅情操,那么陶陶居显现的则是广州人与时俱进的精神。陶陶居保留着古旧的建筑外壳,内里的装修却是极简约现代。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陶陶居还曾是旧社会的“婚姻介绍所”。陶陶居三楼北厅,全部采用高靠背厢椅(亦即卡座),即便成人站立也无法窥视到邻座,据说这是陈伯绮独具匠心的新招。这样的餐厅布局,在当时的广州是非常少见的,结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当时买卖婢女、纳妾之风仍然盛行,这里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富家官爷阔少在这里“相睇”、纳妾的地方。

2000年,陶陶居被广州幸运楼饮食集团收购,它是广州唯一以“居”命名的老字号茶楼,经营的早茶长期以来都非常火爆。

集大成于一身 酿百年酒文化

正所谓美酒配美食,岭南老字号茶楼不在少数,岭南地区的酒文化自然也深厚得很,所留下的历史文人与岭南美酒的故事,不可胜数。二十世纪20~30年代间,粤港等地有一首十分流行的粤曲,描述一个人因年纪问题有福难享的无奈,名叫《十字歌》:“一晚辛苦唔挨得,两个老婆唔享得,三碗大饭唔食得,四层高楼唔上得,五更醒咗唔瞓得,六里远路唔行得,七味白术唔离得,八大八小唔叹得,九江双蒸唔饮得,十分细声唔听得。”此曲正说明了,作为岭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米酒九江双蒸,在粤港澳民间已经非常普遍。

从明代开始,九江米酒就开始显示出它的文化影响力。由于广东地区历来酿酒政策宽松,晚清时期,九江的私人酿酒业尤为发达,酒铺林立,酒香遍巷。史料记载,友隆兴是当时最大的酿酒作坊。日本侵华期间,友隆兴的老板遣散伙计,到香港投靠亲戚。日本投降后,创立于1827年的永德兴成为影响力较大的酒坊。

如果说,岭南地区的老字号餐饮企业都是独门独户创立而成的,那么九江酒厂可谓是集大成于一身。1952年,以永德兴为代表,利农、大德、公源、金记、祥隆兴、太上、生兴、鸿德、大益、宏记、恒发隆12间酿酒作坊共同组成“九江酒业联营社”,逐步发展成今日的九江酒厂,也就是九江双蒸酒唯一的传承单位。

编辑: 袁贺娟 标签: 广东美食 老字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