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村庄的俄罗斯致富故事

2012-03-02 14:05:43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辛苦和风险

“高风险才会有高回报,外人光看到村里人在俄罗斯挣钱了,却看不到我们当年的艰辛,遭人白眼的感觉很难受,所以有了钱很多人都想回报家乡。”从俄罗斯挣钱回来在舒兰投资建厂的周克学说。

“我最开始去俄罗斯的时候租不起铺位就到处摆地摊,看到俄罗斯的警察就像现在小贩见了城管一样撒腿就跑。最开始语言还不通,警察还经常无故的勒索,生活真的是挺苦的,住的地方也很简陋,10个人挤在10平的房间里。”他说。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在98年前已经由一个揣着一万五千元全家积蓄来俄一搏的农民,变成了资产超过三百万的小老板了。然而在他想继续扩大经营之际,98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俄罗斯。

“卢布贬值的厉害,你能体会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变成废纸的感觉么?”周说。

周的资产一夜之间只剩下了一少半。为了保住这东山再起的救命钱,很有经营头脑的周又做起了卖狗的生意,从德国进口纯种犬,把卢布变成了美元,算是挺过了这一大关。

村民李绍春是中期赴俄的人,这个穿着羊毛衫、牛仔裤的东北汉子身上已完全没有了农民气息。“2002年去的俄罗斯,如今已有10个年头了。”2002年,去俄罗斯有钱赚早已不是新鲜事,不少村民在亲戚和朋友的带领下相继去俄罗斯打拼。李绍春卖了家里的农用车,拿着不到3万块钱离开家乡。

在异国“淘金”并没有他想象的简单,心理压力也是家乡人难以想象的。最初,他从货主那里进一些服装鞋帽,再倒卖给批发商。“卖一捆再去捧一捆。”至今,李绍春仍记得由于资金不足,他捧着一捆捆女式牛仔裤奔波的尴尬。

“莫斯科很冷、离家很远,但四合人的心是热的,不管大伙在外面赚多少钱,村里才永远是我们的家。”在俄罗斯打拼多年的郑佰富说。

刚刚过去的春节,好多人都回来了,小村子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气。兜里有钱了,一家一户都是比着花钱,看谁这年货置办的最多最好。

回乡创业

“俄罗斯对中国人的态度跟过去相比已经有很大改观,但是我们在那边还是感觉有点受气。特别是做小生意的中国人还是经常受到警察的勒索。为了安全也为了减少麻烦,我们这些人在俄罗斯从来都不敢露富,有钱都不敢花。”周说。

很多人也跟周克学一样有同感。一个问题愈发在俄罗斯淘金者中显现出来,那就是赚到的这些钱该怎么花?怎么让钱生钱?“想把生意做大,却不知怎么办,只能重复眼下的事。

实际上,淘金者们的疑惑,舒兰市就业局早在几年前就想到了对策。在重要的节点,四合村的村民们抓住了历史时机,致了富。可农民有钱后首先想到的是高质量、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缺乏科学、成熟的理财观念。

“四合村的财富模式不可复制,如何理财也需要引导。”舒兰市就业局局长董延广说。几年来,舒兰市为转变淘金者们的消费观念成立“返乡创业协会”,出台多项返乡创业优惠政策。

舒兰市目前共有767名返乡创业人员采取独资和股份合作经营等方式创办企业563家,总投资6.07亿元,直接吸纳7798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间接带动就业13760人,占全市富余劳动力的10%。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何娜 编辑:陈笛)

编辑: 陈笛  标签: 四合村 舒兰市 俄罗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