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水资源调查
多种水源调度,可以提高饮用水安全系数
目前,一些有过深刻事故教训的地方都意识到了,应急预案既要富有战术性,更要体现战略性。2008年12月底,长江引水工程的竣工通水,标志着无锡结束了太湖水作为单一水源的历史。绵阳水务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叶建宏也表示,污染事件加快了绵阳建设第二水源的步伐,目前选址已经初步确定,正在进行论证和可行性分析。
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处长胡波表示,“北京的做法属于迫不得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据了解,为了缓解紧张的水资源形势,北京近年来不断扩大找水的视野,目前城市供水形成了多元化的水源格局,进入市政管网的水包括以密云水库为主的本地地表水,张坊应急水源地为主的本地地下水,河北等地调入的地表水共9种水源。
早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市的备用水源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当时实施了外流域调水工程,河北水到京一周后,由于水中化学成分的改变,打破了供水管网中管垢的原有平衡,造成管垢的钝化层被破坏,致使铁释放造成城区北部等居民小区出现自来水发浑、发黄、有异味等情况,一时间传言不断。
北京市水务局承认,他们未能提前研究准备相应对策,但是也并非采取常见的降压供水或临时停水的做法,而是在极短时间内,大幅减少外调水量、增加其它水源地水量,直至河北的水源被最终切换,确保了北京城任何一个家庭的安全用水。
这次教训之后,无论是目前的供水形式,还是将来的南水北调,北京市不仅在源头设置了中试基地、中途加强了管理和监测防患未然,但是依然不敢绝对保证人为原因或意外因素造成的渠道污染。为此饮用水的预案不断朝着切实可行的方向发展,据悉应急处理以“互联互通,互为备用”为原则,比如遇到突发事件分别向北拒马河、永定河或城市河湖退水,确保污染水体绝不进入自来水厂,保证北京供水水质安全。
多重障碍阻挡,缺乏战略眼光落实难度大
专家认为,没有好的生态基础,经济增长持续不了,总是把矛盾后移,旧账未还、新账又出,到时候再想弥补难度就大了。我国水源地存在的现实问题,正在严重考验政府的决策能力,当下继续要做的,是以战略眼光做出准确判断,全面提高相应的思想意识,以保障城市饮用水的绝对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有的城市已在亡羊补牢,但是绝大部分城市水源储备和应急供水设备储备不足,管理及工程技术措施不落实,缺乏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做出及时反应的监测系统,在突发性污染、输水设施故障、特殊干旱年份等紧急情况下极为被动。
“备用水源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让北京市受益良多。”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华北地区多半是以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因此特别羡慕南方城市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后者并没有意识到,既有地表水源、又有地下水源,可以大大提高一座城市供水的安全系数。在一些基层政府看来,花大笔钱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不值得,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收益和回报。
据了解,目前为城市备用水源进行打井,仅仅一口井的成本约为60万元至70万元,如果加上日常的检修维护和人工支出,年均费用大体在百万元左右。不仅如此,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还包括:水质监测和应急系统建设、水工程生态调度系统建设、生态屏障建设、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等。
此外,针对目前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各相关部门协调一致的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王浩院士建议,应尽早完善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体系,包括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调查和脆弱性评价、应急管理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应急监测系统、应急处理方法以及应急供水预案、事故损失评估等。
王浩说,还应以水功能区为基本管理单元,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和保护为核心,发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定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 □记者 赖臻 朱旭东 北京 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