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由于曝出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被迫关停。
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一系列窃听丑闻进一步发酵,其影响已经向以警方为代表的公共部门和政府蔓延。
分析人士认为,英国最大的反对党工党正利用这一事件,竭力争取改变去年五月大选失利以来的颓势,这对英国未来的政坛格局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尽管卡梅伦政府在此问题上面临压力,但英国政局暂时还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
反对党咄咄逼人
“窃听门”事件在英国引起轰动之后,工党领导人米利班德从一开始就采取主动行动,试图确立工党左右事件进程的主导地位。
他先是在多个场合强调,窃听是英国新闻界的耻辱,并向首相卡梅伦施加压力,要求对事件进行由法官牵头的独立调查。接着他又明确反对已经持有英国天空电视台39.1%股份的新闻集团收购该台其余股份、完全拥有这家英国最成功的商业电视机构。他还咄咄逼人地要求新闻集团英国子公司、管理《世界新闻报》等4家英国报纸的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鲁克斯辞职。
在米利班德的上述目的一一达到之后,他又开始顺应公众舆论,呼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防止出现像新闻集团这样在英国一家独大的情况,避免媒体滥用权力和忽视责任。工党还严厉批评卡梅伦重用与窃听事件有牵连的人,一些工党议员甚至开始谈论卡梅伦辞职的问题。而米利班德本人虽未公开要求卡梅伦下台,但坚持卡梅伦应为用人不当道歉。
米利班德在“窃听门”事件上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据英国媒体报道,自民党领导人、副首相克莱格在党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该党成员指责他没有努力引领国内就窃听事件进行的辩论,而让米利班德占了先机。还有人认为他浪费了公开与保守党保持距离、赢得公众支持的机会。
英国民众和媒体也有相似的看法。有民调显示,英国公众认为米利班德在窃听问题上的表现要比卡梅伦和克莱格好得多。也有英国媒体认为,过去两周是米利班德担任工党领导人以来表现最出彩的时期。
卡梅伦广受质疑
面对工党咄咄逼人的攻势,卡梅伦始终处于防守地位。
卡梅伦雇佣与窃听事件有牵连的《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库尔森为他的媒体主管,与《世界新闻报》老板、传媒大亨默多克及国际新闻公司高管过往甚密,以及政府在调查窃听事件上不够积极都成为反对党和媒体攻击的焦点。他为此不得不缩短访问非洲的行程,应工党要求参加议会20日就窃听事件举行的紧急听证会。
库尔森2007年离开《世界新闻报》后到保守党任职,后担任政府媒体主管和新闻发言人。卡梅伦此前曾坚称对库尔森的任命是经过仔细考虑和认真调查的,而且他在政府的工作卓有成效。但在20日的听证会上,他首次对任命库尔森表示遗憾。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作出上述表态旨在逐步撇清与库尔森的关系,淡化这一问题。
卡梅伦与默多克和布鲁克斯关系密切也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为了体现政府在这方面是透明的,唐宁街10号日前公布了卡梅伦与媒体高管的交往记录。记录显示,默多克是卡梅伦组阁后到访首相官邸的第一位媒体大佬;布鲁克斯一年多来曾多次前往卡梅伦的乡间别墅;过去一年国际新闻公司高管26次与卡梅伦会面。
卡梅伦政府调查窃听事件不积极是近日辞职的伦敦警察局助理局长耶茨透露的。他声称,政府高级官员卢埃林去年底曾阻止他向卡梅伦汇报对窃听事件的调查情况。唐宁街10号后来解释说,卡梅伦当时是不想干扰警方办案。但米利班德却认为,卡梅伦是不愿听到任何有关窃听丑闻的坏消息。
政治影响尚可控
分析人士指出,“窃听门”事件给米利班德提供了向卡梅伦发起反击的最好机会,而且他也充分利用了这次机会,并取得一定成效。
莫里民意调查公司2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被调查者认为卡梅伦应对窃听事件表现不佳,对他担任首相的认可度也因此降低。而近一半的公众认为,米利班德在“窃听门”事件上的表现较好。
但一些观察家认为,由于目前为止卷入丑闻的只有个别政府官员和警方高官,再加上英国眼下面临着复苏经济、削减预算、改革医疗卫生和福利体系等更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窃听事件还不至于影响政府的主要日程,暂时还难以改变政坛格局。
英国著名评论员菲利普·斯蒂芬指出,一旦“窃听门”事件引起的震荡减弱,英国的政治环境很可能恢复原状。选民们关心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否下降,而卡梅伦则需要证明他采取的紧缩政策是值得的。到下一次英国大选时,这次窃听事件可能看起来更像是小事一桩。
英国波普勒斯公司19日公布的民调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斯蒂芬的观点。尽管米利班德及工党在“窃听门”事件上大出风头,但民调结果却表明,如果马上举行大选,工党的支持率甚至比上个月还降低了一个百分点。由此看来,与切身利益相比,选民们并不十分看重政党在“窃听门”事件中的表现。这一调查结果可能令米利班德失望。
(来源:新华网 编辑: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