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贞观盛世“原罪”动力
[ 2007-11-16 16:31 ]

理性皇权的史鉴

将历史研究的枯燥学问变成普适大众的讲座绝非易事,不仅需要学者的功力,还要有耐心,从浅显处带领听众思考,再为这些思考找到事例来表述。“比如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魏征以前是太子集团的核心人物,政变后就在家里等死。李世民把他带到面前后,第一句话就问,你为什么挑拨我和哥哥的关系,以致我们兵戎相见?魏征回答,太子要是听我的话早点把你杀掉,就不会是今天的下场。李世民听完和颜悦色地问,你愿不愿意到我这里当官啊,魏征立即答应了。”

讲到这里,孟宪实停了下来,轻轻一扬眉,“为什么二人寥寥数语就化解了凶险尴尬的气氛?因为李世民和太子是权力之争,不是谁挑拨关系的问题,魏征对此很清楚,但这话不能说,说了非砍头不可。所以魏征绕开,他主动承担了另外一个责任——我曾建议太子杀掉你。这句话魏征是在告白:太子对我不是言听计从,其实没有重用我;我和你英雄所见略同,如果我是你的大臣,我的建议你会不会采纳呢?魏征只用一句话就道出自己和太子的距离,同时也道出了对李世民的钦佩。一句话表达了多种感情,但讲出来却一点也不失尊严,这就是高手之间的会谈。”

这一段历史典故让现场观众大有兴趣。一位女士起身提问:“李世民大胆使用魏征,他怎么能够防止这位谋略过人的大臣再起异念,为他人服务呢?”

话音未落,观众们掌声一片,孟宪实也点头微笑:“这是一个好问题。也许处于领导位置都会有这种想法:我重用了仇敌,怎么能够保证安全呢?这个安全由你自己来保证。魏征当了一辈子谏官,他的建议避免唐太宗犯了太多的错误。李世民把魏征安排在这样一个岗位其实很安全,他只是重要的高级顾问。他的策略,李世民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最后决定权握在皇帝手里。如果要让这样一个人独当一面,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历史智慧的力量就这样被孟宪实一点一点地翻拣出来。同样的历史记载,学者个人解读的角度不同,大众获得的启示便不同。虽然各自窥斑见豹,看到的都还是同一只豹子而已。无论现场抑或电视机前“名家讲谈”的观众,都将由此引接入门,遂而走进自己的历史阅读中。(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