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长子 因为父亲,走进大漠
[ 2007-11-16 16:0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初识罗箭,有两个想不到。

想象中他应该是位威风凛凛的将军,而出现在面前的却是位斯文儒雅的长者。

一说起少将的事儿,罗箭竟是满肚子委屈。他说,自己本来是个科技工作者,要是一直从事科技工作,现在应该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但却被张爱萍将军“逼”着参了军。这个将军是他不情愿的。

与罗箭的两次谋面都是在大将子女们的聚会上。两次见面,将军竟都穿着同样一件军用T恤,一条黄色的军裤。身为前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他却朴素平和,如一个文职老兵。

谈起父亲,罗箭脸上展现出灿烂的笑容。他告诉记者,父亲罗瑞卿在做公安部部长那会儿,大家都觉得罗大将很严肃,不容易接近,但在他们7个子女眼里,他是个和蔼可亲的父亲。

罗箭的一生受父亲影响颇深。若不是父亲,他不会走进大漠,也不会终生从事原子能事业。

三个名字的寄托

在罗箭的记忆里,父亲对他的真正影响,是从进京后开始的。有一次,他们几个兄弟姊妹坐在一起商量将来学什么专业。父亲当时正在看报纸,听到孩子们的话,很快抬起头,说了句:“我们这一代人,打了一辈子仗,可对建设社会主义却搞不懂,现在是到你们这一代建设新中国的时候了。我看,还是选择理工科的好,将来用得多。”这话深深印在了罗箭的心里,并从此影响了他一生的选择。1958年,20岁的罗箭中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当时班主任建议罗箭报考理工科大学。罗箭将报考志愿带回到家里,但罗瑞卿并没有替儿子做决定,而是对他说:“填报志愿的事,还是你自己做主。”

酷爱理工科,并一直担任物理科课代表的罗箭,早已打定主意要学“原子能”。当时,美国在原子能方面的研究深深吸引着他,日本广岛上的硝烟在他脑海中久久不散:富国强兵,离不开原子弹。而当时,他最向往的,是由陈赓当院长的哈军工。“填报志愿前,我还偷偷咨询过陈伯伯,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哈军工还没有设置原子能专业。”当时国内唯一开设原子能专业的是中国科技大学。1958年,这个专业首次招生,也成了罗箭唯一的选择。

那年高考,罗箭的物理考了满分,被中国科技大学原子能专业顺利录取。3年后,哈军工设置了原子能专业,扩大招生时决定从各大学三年级学生中招收一批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原子能专业人才。罗箭如愿以偿进入哈军工原子能专业,并以优异成绩于1963年从哈军工毕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自己培养的原子能专业人才。

多年以后,罗箭才明白,自己正在实现的梦想,其实在父亲心中早已萌芽。这从他们兄弟三个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

当年为孩子们取学名时,罗瑞卿写了“箭、宇、寰”三个字,让三个儿子挑。当时罗箭不在家,他的二弟第一个挑了“宇”,三弟随后挑了“寰”,只剩下一个“箭”。罗瑞卿说:“这个就给小卿(罗箭小名)吧!”后来兄弟三个才悟出,父亲是用他们的名字,寄托了心中科技强国的夙愿:希望新中国尽快研制出火箭、原子弹和宇宙飞船。有意思的是,罗瑞卿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两弹一星”专业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从此,罗瑞卿一家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打上了交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