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怒放
[ 2007-10-30 15:3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2年2月底,美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领事馆收到一个蒙面人送来的录像带。

在明晃晃的匕首下,失踪了一个多月的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丹尼尔·珀尔正在接受审讯:

“你的使命是什么?”

丹尼尔:“我的目的是和平、友善。”

“最终目的呢?”

丹尼尔:“使东西方的恶意得到善意的弥合,得到沟通。”

“你的家庭成员历史?”

丹尼尔:“父母和我都是犹太人,我的妻子是法国人。”

话音刚落,突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画面上闪过一只持着尖刀的右手,在人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时,锋利的刀已经割破了丹尼尔的咽喉。晃动的马赛克下,头发零乱的丹尼尔头颅落地……

当年,同时看到这段残忍录像的,还有正怀着身孕、疯狂寻找丈夫丹尼尔的玛丽安妮·珀尔。一刹那,随着最后一个镜头的出现,玛丽安妮的眼前一片黑暗。

……

2007年5月,根据玛丽安妮的回忆录《坚强的心》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搬上了荧幕。在戛纳电影节60周年首映仪式上,丹尼尔遗孀玛丽安妮和他们5岁的儿子亚当出现在红地毯上。玛丽安妮被安排在了最中央的位置,人们在感受那场由记忆碎片交织成的狂风骤雨的同时,也被珀尔夫妇那坚强的心震撼了。

“10月10日是丹尼尔的生日,这是我送给他的礼物。”玛丽安妮笑得一脸灿烂,作为受害者家属,人们看不到她的心碎、悲痛和仇恨。通过电影,玛丽安妮用坚韧和宽容征服了所有人。

死亡记忆

“我和我的妻子因为共同理想而相爱,我们决心这辈子要努力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对话的桥梁。”丹尼尔生前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曾这样袒露心声。

至今回忆起丈夫,一头乌黑卷发的玛丽安妮·珀尔仍然洋溢着无尽的幸福和怀念。

丹尼尔·珀尔出生于美国一个犹太人家庭。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他在20世纪80年代从马萨诸塞州的多家小报起步,1990年转入《华尔街日报》。在欧洲工作时,他结识了漂亮的法国记者、有着巴西和古巴血统的玛丽安妮。

“丹尼尔很出色,他的文章经常刊登在报纸头版最重要的位置。”玛丽安妮回忆说,“他喜欢古典音乐,对小提琴和吉他也颇有造诣。他的为人就像他的文笔一样细腻柔顺、聪明谦恭,他甚至连一只苍蝇都不会伤害。”

两颗年轻的心,因为共同的新闻理想而彼此靠近、彼此温暖。1999年他们结婚了,用丹尼尔同事的话说,“婚后的丹尼尔似乎只关心三件事:新闻、老婆和没有出世的孩子。”

“丹尼尔一直希望多做一些采访,多写一些有份量的稿件,让美国人对阿富汗周边的情况多一些了解。但在反恐大背景下,犹太人、美国记者的身份,却成为某种标签。”玛丽安妮永远忘不了那噩梦般的岁月。

纷乱嘈杂的巴基斯坦卡拉奇街头,人们接踵摩肩地穿梭在破烂不堪的房屋、陋巷之间。在这个枪声四起、没有秩序可寻的地方,每时每刻,生命都可能瞬间消失。

作为《华尔街日报》驻南亚首席记者,丹尼尔一直追踪着“基地”组织的动态。在他们眼中,阿富汗是最危险的地方,但由于玛丽安妮已怀有身孕,所以他们将采访的侧重点转向了他们认为相对安全的巴基斯坦。

2001年底,为了调查一起美国民航班机上的“鞋子炸弹袭击者”的背景,玛丽安妮追随丈夫义无反顾地前往巴基斯坦卡拉奇,准备共同采写这起恐怖事件的真相。

来到当地,四处寻访,却一无所获。2002年1月23日,丹尼尔和一位穆斯林长老取得联系,约定在卡拉奇的大都市酒店进行采访。然而,当丹尼尔来到酒店,长老没有出现,他却被强行带上了一辆白色出租车……

绑架当天,玛丽安妮因为身体不适,没有与丈夫同行。在与丈夫失去联系两个小时后,她开始觉察出了异常。“因为平时我们如果不在一起,他总会时不时地打个电话,发个信息。”玛丽安妮立刻与美国领馆联系,开始了寻找丈夫的艰难历程。

眼看一个月过去了,事情没有任何进展。玛丽安妮多次通过电视、电台和报纸向绑架者发出呼吁:“请不要伤害一名无辜者。”她甚至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丈夫的自由,“如果需要用另一个人的生命换他回来,那个人就是我。”而美国方面也一再发表声明,澄清绑架者对于丹尼尔是美国间谍的指控。

玛丽安妮付出了一切的努力,但周围寂静得可怕,她听不到任何声音和反馈。抚摸着腹中还有3个月便将出世的孩子,她焦虑而恐惧地等待着……

突然有一天,一位蒙面人带来的录像带,打破了一切的宁静。随后,丹尼尔被斩首的镜头开始在全世界迅速传播。5个星期后,在拉奇市郊的一处墓地,人们找到了丹尼尔被斩首后留下的残尸,身体被肢解成了十部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