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坛第一“中国通”
[ 2007-10-18 16:5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9月6日这一天,本应该属于霍华德。

海浪轻拍着洁白的悉尼歌剧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国首脑,微笑着向东道主霍华德总理走来。霍华德的心情也不错。这一天,他和中国签署了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一笔出口合同,金额高达370亿美元。

午餐会开始后,一位头发花白、儒雅的人走上讲台。在用英语向胡锦涛主席致以问候之后,他突然讲起了流利的汉语,令全场大吃一惊。台下的霍华德赶紧戴上耳机,通过同声传译听这位同胞在说什么。

“我衷心地欢迎胡锦涛主席来到澳大利亚,我和我的全家,与中国渊源深厚。上世纪80年代,我和夫人、女儿在北京工作、居住。今年,我的女儿嫁给了一名华人;我的儿子在复旦大学读书;我还有一个小男孩——我们最小的孩子,他正在读中学,非常非常顽皮,不喜欢做功课,但他偏偏在学中文。”“花白头发”兴奋地说。

会场内,宾主双方忍俊不禁,发出一阵阵欢笑……很快,澳大利亚媒体齐声说:“他只说了两分钟的汉语,就抢走了霍华德的风头!”

他就是澳大利亚政坛的“明日之星”——工党主席陆克文。

工党的“新船长”

不少澳大利亚人都记得2006年12月4日发生的事——这一天,陆克文在工党内部选举中,以49票对39票的优势,击败时任党领袖的比兹利,成为新一任工党领导人。

几乎所有工党成员都松了一口气。自从前总理基廷在1996年的大选中失利后,工党已经在野11年。眼看着霍华德率领执政联盟连赢四次大选、在总理位子上稳如泰山,工党上下暗自着急。他们急需一位“新船长”,此人既要有明星般的气质,能在选民中迅速凝聚人气,又要有政治家的远见,能给竞争对手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当陆克文在掌声中走向工党主席的位子时,许多资深党员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1972年的情形——15岁的陆克文第一次出现在工党会场上,羞怯而好奇,像一个不小心误闯邻家的不安少年。当时,在纳波尔地区的蔗农会堂里,当地工党的青年党员们聚集在一起,准备开会。他们相视一笑,接纳了这个稚气未脱的佃农家的英俊孩子。

加入工党,让陆克文贫寒的学生生活骤然多了一个新的寄托。随着时间的流逝,政治,不知不觉地成了他生活的重心。他眉宇间的胆怯和紧张不见了。

1981年,陆克文大学毕业,前往澳大利亚外交部求职。那些老练而挑剔的外交官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和朝气、阳光般的青年。“很好”,外交部的官员们点点头,收下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并在不久后把他派到瑞典,1984年又让他到中国历练。

从瑞典到中国,陆克文在外交生涯中磨砺了7年。待到重返澳大利亚时,他的经验和阅历,在工党年轻一代的党员中,几乎已无人匹敌。不久,工党要员高斯找到了陆克文,向他发出了充满挑战性的邀请——“年轻人,有没有兴趣替我工作?任务只有一个,帮助我在明年昆士兰州的大选中获胜。记住,我需要全胜。”

陆克文接下了这个任务。第二年,高斯果然顺利问鼎州长宝座。尘埃落定后,高斯论功行赏,任命陆克文担当州政府办公厅主任。

几年后,陆克文离开昆士兰州政府,过了一段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生活。其间,他对工党的现状和前途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之沉重。他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只长于外交,更需要对澳大利亚内政有深入的了解;长期以来工党留给选民的印象就是不擅经济管理,自己不能掉进这个症结里。于是,他进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设在澳大利亚的分部,开始与商务、金融、经济打起了交道。1998年,“修炼成功”的陆克文闪电般“杀”回政坛,击败对手,成为联邦众议院议员。

从当选议员到今天,短短9年间,陆克文成为澳大利亚政坛上升最快的一颗新星。当地媒体曾意味深长地说:“对于在野11年、暮气沉沉的工党来说,陆克文的当选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