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船长漂流记
[ 2007-10-18 16:49 ]

“我到家了”

在海上航行那么久,陆会胜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两位一辈子都守在土地上的老人,以自己的方式牵挂着万里之外的儿子。山东莱阳刮风下雨,老太太就会一夜无眠,念叨着儿子的船是不是安全。其实,那么远的距离,天气怎么会一样呢?但陆会胜不敢说,因为海上的风浪更大更多。老爷子话不多,可他不会忘记叮嘱儿媳和女儿,自己生病住院,“千万别告诉会胜,省得让他担心。”

得知儿子做了十七大代表,老人说:“那么忙,中秋节和国庆节就别回来了。”可是,体弱多病的老爷子生病了,陆会胜亲自护理4天4夜。儿子的陪伴是最好的“药”,老人以多年来最快的速度出了院。

“让我守10天10夜我都愿意,父母夜夜担心我,这才折腾出病来。”说到这里,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汉子,竟哽咽了。

陆会胜调侃说,要不是当年少不更事,他也不会选择做船员。由于船上的生活不正常,北海分局几乎每年就有一人死于肝硬化等疾病。出海的补贴不多,每天只有100元左右。像陆会胜这样的船长,如果“跟”商船,一个月的薪水至少有两三万元;而带“大洋一号”,他只拿不到5000元。陆会胜也“跟”过商船,但“在‘大洋一号’上的见识和骄傲不是金钱可以替代的”。

“大洋一号”环球航行开始之前,北海分局的领导考虑到航程远、时间长的原因,计划让陆会胜只“跟”前半个航段,让他在墨西哥下船,然后回来与家人团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分局领导的电话打到了船上:“能否后半段航程也‘跟’下去?”陆会胜犹豫了,但他知道局里有难处。现在,北海分局的后续人员严重不足,包括陆会胜在内,只有6人拥有船长证,水手的平均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上。“既然我已经在船上了,就善始善终吧。”

就这样,“大洋一号”在海上航行297天,行程近6万公里,打破了中国海洋科考史上的16项纪录,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进行环球科考的国家之一。

2006年1月22日,陆会胜指挥着他的“大洋一号”返回了青岛港。青岛港还只是一个黑点时,船上就已经“骚动”了。陆会胜不忍心再冲大家吼“注意安全”,只是示意几个操作轮船的船员,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而他自己也一直守在驾驶舱里。

“大洋一号”终于稳稳地停靠在青岛码头。陆会胜离开驾驶舱,第一个踏上舷梯。他没想到,在码头上,等待他们的是“万头攒动”。久违了!青岛。久违了!陆地。297天的“悬梁刺股”终于放下了,他不由自主地挥舞着双手,不受控制地“飘”下了舷梯——“我到家了!”

现在的陆会胜,已经习惯于成为焦点人物,也愿意接受各界的关注。“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单纯的我了。我希望通过我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海洋事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海洋科考的队伍。”

(来源:《环球人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