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怎样变“天神”
[ 2007-09-21 17:23 ]

目睹“哥伦比亚”号悲剧

对摩根来说,此时的约翰森航天中心,比原来更加充满挑战。她要克服的不仅仅是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问题,还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就是在这里,她的同伴们永远地离开了她!

不过,在经过长时间的心理辅导之后,摩根渐渐适应了。当她接到“宇航员教育者”将在2004年升空的通知时,她的第一个念头是:完成当年麦考利夫没有完成的工作。

然而,就在摩根和同伴们为越来越近的升空紧张地做准备时,一场意外又发生了——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燃料槽上的隔热泡沫或者冰块脱落,击中了飞机左翼,撞出一条凿槽,致使灼热的大气穿透机翼,进而引起了爆炸。就在爆炸发生的一瞬间,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一个人一生中能够目击几次航天飞机失事?几率很小。摩根不幸目击了两次。和上次一样,当“哥伦比亚号”出事时,她就坐在休斯敦发射中心。事故发生后,美国太空总署再次紧急叫停了所有载人航天计划。摩根的太空梦在触手可及时再一次变得遥遥无期。

令人惊讶的是,摩根比所有人都恢复得快。她经历过的“挑战者”号悲剧和长期的心理训练,使她对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有了更强的心理应对能力。不久,她就开始微笑着鼓励身边的同事们从沮丧和低潮中走出来。

“奋进”号上开讲坛

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到2007年4月美国太空总署决定把“奋进号”送上天,在4年的时间里,摩根一直在坚持枯燥的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能问题,需要比其他宇航员花更多的时间来锻炼身体。

“难道你没有想过放弃吗?”当美国记者这样问摩根时,她激动起来:“这两次惨剧让我知道,我没有时间去恐惧或者退缩。我只会考虑我的未来,所以要坚持下去。”后来,美国媒体这样形容:“没有哪个人比她更偏执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摩根受到了所有美国人的关注。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给她写信,表达对她的祝福。慢慢地,她成了所有美国孩子的老师,在一些孩子的词典中,perseverance(坚韧不拔)这个词的旁边甚至写上了摩根的名字。这一切,和摩根当年崇拜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时的情形,简直一模一样。

2007年8月8日,摩根穿着一件有火把标志的宇航服,登上了“奋进”号航天飞机。她说,这个火把是知识的火焰,而环绕火把的轨道象征着他们的必经之路。在国际空间站里,摩根完成了操纵机械臂和检查设备的工作;作为一个教育者,她回答了孩子们向她提出的各种问题。8月12日,当“奋进”号的腹部出现和当年“哥伦比亚”号十分相 似的凿槽裂痕时,人们不禁猜测:她会第三次经历美国的航天悲剧吗?

幸运的是,“奋进”号带着伤安全返回了,疲惫的摩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美国宇航局打造的又一个神话。她也成了很多美国孩子眼中的一个特殊符号——执著追求目标、勇于挑战艰险的“天神”。(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