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促成“星火”燎原
上世纪90年代初,蓝星清洗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数亿元,被媒体称为“第361行”。任建新已经囤积起足够的“给养”,时刻在寻找着新的发展机会。
1995年,对任建新来说,是个幸运的年头。一直在市场竞争中自力更生的蓝星,得到了三大眷顾——公司上市;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总部搬到北京。
“迁往北京在任建新的脑子中酝酿许久了。”蓝星内部人士透露,“他非常清楚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办理迁址手续的印章还没有完全干透,任建新已经为蓝星在北京的新总部大楼举行揭牌仪式了,而这前后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此后,新办公室的凳子还未坐热,任建新便匆匆奔赴远在江西的星火化工厂。被称作“工业味精”的有机硅,是发展尖端科技不可缺少的高技术新材料。早前的星火化工厂作为军工产品供应厂家,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产品一直统购统销。而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作为军转民的重大项目,万吨有机硅装置建设15年、试车28次,就是未能开车成功。曾被人看好的星火化工厂,因资不抵债而被迫停产。
到了江西,任建新所见一片萧条:厂区内野草比人高,厂房荒废,就连设备上值钱的金属也已被拆掉——而他最珍视的那套国内独一无二的万吨有机硅生产装置,使无数人望而却步,静静地等着掌握“钥匙”的人。
“并购星火!”任建新当即拍板。但这一计划却遭到蓝星内部前所未有的反对:星火资产规模比蓝星大很多,可负债率近200%,早该破产。面对质疑,任建新把心一横:“不行也得干,权当以前赚的钱还给国家好了。”为此,他前前后后请了近100位国内外专家,自己还专门出了趟国,带回来7个小推车的技术资料。
蓝星最终全面掌握了有机硅的生产技术,星火终于重生了。1997年5月9日,当报喜的电话打给时任化工部部长的顾秀莲时,她异常惊讶地连打了3个电话进行核实,并在当天放下手里的工作,亲自赶往星火化工厂。
自此,蓝星成为了世界上第六个年产万吨以上有机硅的公司,并在第二年成功扭亏。之后,蓝星又一路并购76家化工企业。“在解决化工困境”的同时,2003年,蓝星总资产达到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