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为一件事--开门、上台、演戏
[ 2007-08-15 17:2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李国修喜欢穿件宽大棉布衬衣,四处溜达。几次见面后,记者也摸出点眉目:这个一手创办台湾屏风剧团的人,一干就是几十年,从艰难起步到如今的家喻户晓,若没有一种固执,怕是很难做到。

果然,李国修端起咖啡,浅抿一口:“我的人生只有一件事:开门、上台、演戏。”音量不大,却让人通通透透地看到了他的心。

让人流泪的喜剧

这是李国修第一次来北京,带着台湾屏风剧团和他们的爆笑喜剧《莎姆雷特》。

剧团成员上街,走在东直门的马路上,大伙惊呼:“哇!马路这么宽!楼这么高!”甚至连路边赶着马车卖水果的小贩,也被他们当作稀罕物,举着相机一通乱照,“从来没有见过啊”。

团员们玩得开心,李国修的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两岸的生活环境相差太多,北京的观众能接受我们吗?”演出开始后10分钟,他心中的大石头便落了地。

大幕拉开,承受着巨额家族债务的演员竟然在演出过程中失控喊出“我的4000万啊”;梦想成为舞台焦点的小人物不顾众人阻拦,一个劲地给自己加台词……戏中那个“三流剧团”的狼狈巡演引发台下阵阵爆笑。可是笑着笑着,剧场逐渐沉默了——

舞台被清空,巨大的道具箱和布景画板呈现出来,演员们纷纷走上台袒露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烦躁。观众席传出抽泣声,剧中演员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倒影。9分钟掌声雷动的谢幕后,李国修泪流满面地回到了后台。

观众的反应让李国修感慨万千,当年在台湾初创屏风剧团,甚至连“看懂”这个简单的词,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奢望。这么多年走下来,李国修一直不敢忘记,观众的认同,是自己改变了创作思路才换回来的。

观众看什么?故事!

30岁前,李国修是台湾电视圈炙手可热的喜剧红星,事业、家庭、财富??对他而言,未来是一条光明大道。然而,他心中却有个挥之不去的不安分因子。“我父亲是台湾唯一一个做手工戏鞋的师傅,所以我从小就经常摸到后台听戏,这让我对舞台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18岁,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话剧团,一个师兄说,‘你记住:一朝踏上舞台,必定终生爱它。’这句话,我到现在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的结果,是辞职。他背负着众人不解的目光,创办了屏风表演班。半年后,靠着团员们自掏腰包筹措到的表演经费,推出了第一部作品——《1812&某种演出》。这是一出没有剧情、没有对白的实验剧,李国修只是根据自己内心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将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作为背景音乐,将梁祝的十八相送、秦桧与岳飞的十二道金牌以及三娘教子这三个完全不搭界的东西拼凑起来,然后用肢体语言去构图……

首场演出被不少慕“电视喜剧红星李国修”之名而来的观众抢购一空。可最后他们都是摇着头走出剧场的,“完全看不懂”。眼瞅着演出效果如此尴尬,李国修将自己关进了屋子。

“我是天蝎座A型血,喜欢反省。我开始想,为什么要玩实验剧?实验就代表不成熟,既然不成熟,为什么还要搬到舞台上让观众看?观众走进剧院,究竟是要看什么?”“故事!”

一番思索下来,李国修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故事”。

“一个女孩在结婚前一天到公寓去找她的前男友,企图和他发生最后一次一夜情;关键时刻,新郎来送帖子,三个人无比尴尬,却谁都不敢揭开谜底。”一场《婚前信行为》就在如此情景下上演。喜剧的包装加上耸动的标题,让这出小剧场话剧的票房大获丰收。

和《1812&某种演出》不同,这一次,更多的观众是在议论中走出来的。问他们看懂了吗,一个个人头点得跟捣蒜似的:“怎么会看不懂呢!婚姻、信任,这都是我们生活中也有的事情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