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癌症村”病根的人
[ 2007-08-15 17:16 ]

“魔鬼”在龙岭村扎根

在得到国土资源部资助后,林景星对龙岭村进行了前后长达3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龙岭村人日常食用的粮食和蔬菜中,除了土豆和西红柿外,其他作物的有毒成分均超标;耕植地、非耕植地以及室内用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铅、砷等化学污染。

而距离龙岭村4公里以外的化肥厂便是“真凶”。这座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投产的化肥厂,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释放着“毒烟”,“毒烟”顺着西北风刮向龙岭村所在的秦岭方向,当无法跨越高耸的秦岭山脉后,“魔鬼”就在龙岭村扎根了。

林景星第一次到龙岭村时,开着摩托车带他上山的小伙子,总是笑眯眯的。而后来再去龙岭村,年轻人却当着他的面哭了,因为头发检测结果发现他是全村身体“毒素”沉淀最多的人。“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只想逃离这个地方。无论到哪里,只要有口饭吃就好。”最终小伙子离开了家乡。

整个龙岭村人们只有两种选择:逃离和等待死亡。年轻人,能离开的都离开了,只留下50岁以上的老人,守在空旷的大门口。9年来,村子里只出生了2个小孩,学校也关闭了。“这么多年跑野外,什么恶劣的环境都见过,但走进龙岭村的寂静,让人恐慌。”

连这样一个僻静、古朴的小山村都逃不过化学污染的魔爪,多年来致力于生态环境研究的林景星愤怒了。

问题在土壤里

在地质研究界,林景星是个异类。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往回看”,研究地质史的变迁、地层考古的细化,而林景星却偏偏选择了“脚底下的一片土壤”,关注土壤质量对眼下人们生活的影响。这种转变来自于现实。

1994年,在比利时留学10年的林景星回国后,就职于国土资源部。在去欧洲之前,他从事的也是地质考古研究。在欧洲他听到太多国外同行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抨击,他总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用自己调查的科学数据争一口气。然而,回国后的调查让他发现,中国水土环境受污染程度确实不容忽视。

林景星决定,调整研究方向,把目标对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上。

早在欧洲留学时,林景星就了解过欧洲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可以说从1680年的英国到后来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付出过这样的发展代价。音乐家贝多芬,后来就被证实死于环境污染导致的铅中毒。当时多瑙河和莱茵河两岸有很多制铅厂,导致河水中的鱼被污染,而贝多芬最喜欢吃多瑙河里的鱼。

而同样的挑战,也正摆在我们的面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工业污染加剧,国内“癌症村”、“怪病村”频频出现,尤其高发于广东、浙江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

经过数年的研究,林景星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病”这一概念——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如工厂排污、矿山开采等,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衡状态,使这些有毒元素通过水分、土壤、农作物,转移到人的身上。它们就会在人体内积聚下来,一旦摄入总量超过临界点,就会发生病变,甚至导致死亡。所以“生态环境地质病”不可治愈,只能预防。林景星的理论与法国癌症研究计划负责人贝尔波姆的观点不谋而合,后者认为,80%-90%的癌症是由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

这使林景星更加坚信,欧洲现有的环境治理经验值得国内借鉴,而自己留学时恰恰对这个领域有很多研究。他相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数据说话,就能改变这一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