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道路:升级的独特道路
2003年,中国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什么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呢?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开始集体亮相了。
从国内看:
前一阶段,主要矛盾表现为“生存性”压力,人民群众总体上温饱不足,侧重以单一经济增长为发展的杠杆;今天,“发展性”压力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等公共产品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短缺的矛盾前所未有地凸显。
前一阶段,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让一部人、一部地区先富起来;今天,贫富不均和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加剧社会风险。
前一阶段,依靠比较优势,提供廉价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主动;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经济话语权,继续沿用老路,将会被锁定在依附型发展道路上。
前一阶段,以破旧立新为特征的改革发展主要是从中国历史纵向比较中,以单一国内视野进行谋划;今天,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国内许多问题都受国际因素影响制约,要求从世界的横向联系中,用全球战略眼光谋划“破旧立新”。
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
前一阶段,经济全球化处于加速推进期。中国积极参与其中,取得了利用全球化发展自身经济的显著成果;今天,全球化已凸显出发展困境:全球范围无限制掠夺自然的工业化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中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制正成为全球化科学前进的障碍。而中国已加入WTO,由世界经济体系的“局外人”变为“局内人”。中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将主张怎样建设世界、怎样推进全球化,世界期待回答。
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是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银行广告牌(摄于2004年11月)。新华社发
从生产力看,仍处于不发达阶段,经济“大而不强”、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而且,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政府的服务型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仍存在许多落后体制机制束缚生产力发展;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看,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增多,人们消费理念和方式日趋国际化,原有的供求矛盾不仅因社会建设滞后没有缓解,某种程度上甚至更加突出。
分析告诉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阶段的“历史方位”是:这个阶段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新的具体发展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并没有改变,但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要靠发展;解决这一具体阶段的新任务,要靠什么呢?究竟如何开辟新阶段的发展道路呢?
中国的战略回答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
这又是一条怎样的具体道路呢?
新阶段的新特征错综复杂,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这三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关系出现了新特点。人类奔向必然理想社会是各组基本关系逐步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道路赋予了这三组关系在新阶段的新内涵,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又符合新阶段中国自身发展的具体要求,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摒弃发达国家通过无限制掠夺自然方式发展的老路。工业文明要继续发展,但强调体现“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推动建设生态文明,体现“可持续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一性在于:人和自然的统一是人类必然理想社会的特征,必然应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当今世界已处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转变过程中,中国需要顺应世界潮流。
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见物不见人”倾向,不走人类发展史上“以物为本”的老路。提出“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性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上议事日程,是全面践履“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
不走历史上传统大国通过武力战争崛起导致世界秩序急剧变动的旧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国家“硬实力”要增强,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时强调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大国。统一性在于:现代世界,国家的统一性和民族的多样化并存,尊重差异、和平发展是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趋势。中国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外围环境。
就中国自身来看,科学发展道路是一条升级道路。从片面经济增长道路转轨到科学发展道路,是依据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前进的,是发展道路的“螺旋式上升”;
就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科学发展道路是一条独特道路。它是站在社会主义社会和新阶段基点上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不同于世界各国迄今为止有过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