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外国媒体记录的中国航天之路
2007-10-26 10:36

当我们回望中国航天探索的发展之路,不禁让人想起曾被举世关注的那些里程碑式事件。当年外国媒体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报道虽然不太客观,但也清晰地折射了国际政治环境的变迁。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公元2007年10月24日,在中国西昌,这个有着月亮城之美誉的川西小城,“嫦娥奔月”从传说成为现实。此时此刻,当我们回望中国航天探索的发展之路,不禁让人想起曾被举世关注的那些里程碑式事件。当年外国媒体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报道虽然不太客观,但也清晰地折射了国际政治环境的变迁。

1970年“东方红”卫星:

让西方目瞪口呆

法新社香港1970年4月25日电:中国把它的第一个人造卫星射入轨道的这个大成就,使西方观察家们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不顾中国在核物理学方面所取得的飞快进展,特别是中国一再试验氢弹,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和西方相比,在技术方面是落后的。

中国卫星的主要意义在于,中国现在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中国卫星今天每114分钟绕地球一周,播送凯旋的乐曲《东方红》。北京电台除播送《东方红》外,还播送从中国卫星上遥送出来的颤动的信号,作为十分清楚的证据证明中国已进入空间时代。

观察家们说,把人造卫星射入地球轨道的技术,使中国已进展到足以很快就有能力制造和试验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资料图片: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 秦宪安 摄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文章: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为了分析世界舞台上发生的这一重大事件的后果,必须很好地区别发射一颗卫星上天这件事和拥有一枚大型火箭这一事实。发射一个空间卫星是困难的,这不是指发射本身,而是指发射所需要的一整套技术和工业体系。简而言之,一个空间大国就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国家。这对于中国来说更加真实,人们能够相信,中国的一切手段都是自己创造的,它没有向苏联购买一枚导弹,也没有向美国宇宙航行局要求使用后者的通讯网。

当然,这种技术力量的肯定,从政治观点讲是特别重要的:它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拥有为其提供强大手段的杰出的优秀分子。

英国《泰晤士报》1970年4月27日文章:中国发射空间卫星使俄国和美国对自己的安全产生新的不安情绪。

从昨天的反应来看,产生的第一个影响大概是,两国国内要求发展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压力将会增加,并且使谋求裁军的工作更为困难。

戴维·博纳维亚自莫斯科报道:中国发射地球卫星使绝大多数俄国人完全感到惊奇。

不管苏联情报部门是否知道中国计划发射卫星,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由于俄国最近关于中国的宣传,普通人是难以了解这一事态发展的。

苏联的报纸很难向它的读者解释,一个处于政治混乱状态的据说是落后和遭破坏的国家,怎么能把一颗比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还要大的卫星射入轨道。

英国《每日简报》1970年4月27日文章:毛主席的第一颗卫星于24日飞进空间播送《东方红》乐曲。

昨天莫斯科电台和《真理报》仅用一句话报道中国的发射。它们的编辑们认为,毛泽东的人造月亮是打在俄国脸上的一记耳光。

这也是对莫斯科的一次直接的军事挑战。一枚能把381磅重的物体发射到轨道上去的火箭,肯定能够把一颗两吨重的原子弹发射到乌拉尔以东俄国境内的任何地点,甚至完全可能发射到莫斯科。

对于美国来说,威胁可能还比较遥远。但是威胁始终存在。

现在中国拥有能够往东越过太平洋打到美国以及往西可能打到英国和欧洲的火箭,只是时间问题了。昨天一些美国科学家猜测要3年。

毛泽东的科学工作者有一种发展他们的核弹和火箭比西方敌对者们预测的要快得多的怪倾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