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探月使者——新型探测器大比拼
2007-10-25 11:38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世纪人类的月球探测活动,实际上是一部美苏两国的太空竞争史。在1958年至1976年间,苏美共发射了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其中苏联发射的47个包括“月球号”、“宇宙号”和“探测器”3个系列,而美国的36个包括“先驱者”、“徘徊者”、“月球轨道器”和“勘测者”4个系列。从简单进行月球拍照到自动采集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再到月球巡视车考察,探测器一代比一代先进,重量也越来越大。不过在1976年苏联发射了“月球24号”后,月球就不再是太空探索的最前沿目标,金星、火星、木星以及更远的地方则吸引了探测器的不断光顾。

进入21世纪后,新一轮“探月热”开始在全球蔓延,那些技术先进、各具特色的探测器已经迫不及待地要飞赴月球一试身手。小巧轻便的欧洲“智能1号”、装备精良的日本“月亮女神”、成本低廉的印度“月球初航1号”……月球正成为新一代探测器的试验场。


2006年9月3日,加拿大-法国- 夏威夷望远镜拍下了“智能1号”探测器撞月的精彩一瞬。(美联社)
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
欧洲“智能1号”月球探测器。

欧洲“智能1号”(Smart-1)

(已发射)2003年9月

特色标签:高效——燃料利用效率是以往10倍

作为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是个长宽高1米多的立方体,它的太阳能帆板展开为14米,提供的电力为1.9千瓦,其有效载荷量虽然仅为19公斤,但却包括用于完成10多项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探测器的造价约为1.08亿美元,而整个项目的花费仅1.4亿美元。

虽然俄美日在探月活动上走在了前面,但是其探测器的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化学火箭,而欧洲的“智能1号”(SMART-1)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太阳能“电火箭”作为主要推进系统进行远距离飞行的航天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因此“智能1号”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只消耗了50多升燃料。2006年9月,“智能1号”以7000公里的时速完成了撞击月球的最后任务,科学家将从它激起的尘埃中寻找月球起源之谜的答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