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担子压在曲江团队肩上
大明宫遗址保护如箭在弦。
这支弓由谁拉,箭怎样放,从陕西省委、省政府,到西安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在考虑这个问题。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对记者说,大明宫遗址不保护,面临着遭到破坏的危险,立即投入保护,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单靠国家拨款肯定不够,国家每年可以拨给西安的遗址保护费约为1亿元,假如这笔钱全放在大明宫遗址保护的建设上,需要120年。这个过程太漫长了。靠西安市财政拿钱更不可能,西安市财政也很困难。千思万想,反复讨论,决定把这副担子压在西安曲江团队的肩膀上,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事实证明,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十分正确。西安大明宫遗址区保护办公室主任由西安市副市长、曲江管委会主任段先念兼任。这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曲江的掌门人凭借非凡的胆识、过人的智慧、眼光和气魄,带领优秀的曲江团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为西安市旅游功能的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海洋馆、法门寺佛文化展示区、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到曲江新区的崛起,倾注了曲江人的智慧和汗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到西安调研时,专门参观了大唐芙蓉园,与公园里休闲的人们谈话拉家常。事后,在召开的省市领导干部座谈会上,领导同志对西安市的城市建设和大唐芙蓉园给予了高度评价。
段先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接到这个任务后压力非常大,以至于长时间睡不好觉,梦里琢磨的都是大明宫遗址保护的事。段先念说:“把这个担子压给我们,是对我的信任,是对曲江团队的信任,这个事儿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呀!”
老段手下有的是精兵强将,他将部下曲江管委会副主任周冰叫到办公室。
出生在陕西省南部商洛丹凤县的周冰,跟随老段参与了众多项目的策划和管理,陕南的青山绿水哺育了这位具有国际化眼光的“秀才”,周冰猜透老段与他“会晤”意欲何为。周冰是管理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先后师从经济学家蒋正华教授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菲尔德曼。长期从事城市经济、城市资源及人口管理、文化传播及演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老段说,大明宫遗址保护任务太艰巨了,打好这一仗,对西安市城市建设、旅游环境建设至关重要,这块硬骨头要是啃不下来,真没脸给市委、市政府交账!周冰说,你就明讲吧,我能做点什么。老段道,这次让你好好锻炼一把,学问做得再好,没有实践只是纸上谈兵。计划让你担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总指挥,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周冰知道这个舞台有多大,没有推辞,没条件,也没有谦虚,说了句请领导放心,我会认真走好每一步的!
总指挥这个官儿可不好当。任务领回来了,难受的事儿、难办的事儿在后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开始不久,周冰下意识地在纸上写下大大的三个字:难、难、难!而后,他又用这样一段话诠释对“难”字的理解:“爱它,它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它是民族鼎盛时期的统治中心,它凝结了全中国、全世界华人的情结;为难,它的巨额花费,10万居民的动迁,相当于中国一个大县城或美国两个城市的搬迁;挑战,专家们认为要‘一无所有、无为而治’,而市民有权要求它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城市,需要它承担中央公园功能。”
记者问周冰,三个“难”字足以概括所有的“难”吗?周冰笑了:“四个难都不够,拆迁与经费难,保护与展示难,设计与建造难,传播与认知难。一步一个困难,反正没有不难的!”
担子压在曲江团队肩上,那些默默无闻奋战在大明宫遗址保护一线的建设者为此付出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健康。
孙福喜,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兼任大明宫保护办副主任,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主管大明宫遗址区保护项目参展事宜,长期奔波于西安与上海两地。当大明宫在上海世博会获得国际展览局颁发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展览局奖章”银奖、获得上海市委颁发的“世博先锋一线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奖等多项大奖,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他,却因身体严重透支,躺进医院动了大手术。王西京,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兼任大明宫保护办副主任。从2007年开始,便参与到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工作之中。3.5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范围内,留下了他的足迹,一次次地实地勘查、现场讨论,才能用一手资料坚持真理,顶住了许多“不明是非”者的横加指责。长期加班使他的办公室成为最晚熄灯的地方,同事们戏称为“灯塔”。邵峥嵘,大明宫保护办副主任。作为大明宫遗址保护融资工作的负责人,120亿的担子难度可想而知。此时,女儿的孝心、妻子的贤淑、母亲的关爱统统都为工作让路……还有任西安、张建功、刘又明、倪明涛、许静文、柳红梅、郑毅、王肖勇、王凤英、李益民、王俊武、常文芝等等,他们,是大遗址保护中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战斗在我国大遗址保护领域的英雄……
4.惊天动地的事业
2007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实施方案》,围绕大明宫遗址划定了19.16平方公里的区域。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将大明宫遗址保护工作列入支持西安市具体工作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与此同时,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方案为基础,以“官坊市园、盛唐文化”为指导思想的“大明宫区域”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1月,有8个国家的顶级设计规划团队参加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方案评审会,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挪威四国设计团队获奖,他们的设计方案和遗址保护展示理念,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这个基础上,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司库、以色列申遗专家乔拉·索拉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完成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保护大明宫遗址,第一步要做的是把遗址区内居民搬走。拆迁,常常被与“强拆”联系在一起,这一方要拆,那一方不同意,拆迁方补偿价格低,被拆一方要价高,双方难以达成协议。然而,当拆迁的消息传到未央区棚户区时,那里的居民却格外兴奋。记者采访了如今已迁入新居的77岁刘老汉,了解他搬迁时的内心感受。刘老汉说,我在棚户区住了30多年,要说跟那块地方没感情,那是假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呀!可原来的住宿条件实在太差了,一家三代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夏天热死,冬天冻死,巷道里臭烘烘的,哪里谈得上什么环境。每当看到别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我心里特别羡慕,总盼着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这样。我那个二儿子,就因为家里房子不好,年龄老大了还找不到媳妇。后来听说这里要拆迁,我们高兴啊。但我们的要求就是能把我们的住房安置好。拆迁办同志上门给我们讲政策,说市里讲了,我们为保护大明宫遗址做出贡献,此次搬迁决不让我们吃亏,搬得早还有奖励,可以早挑房子。在我们那一块,我家是第一个搬的。
2008年5月12日,是大明宫遗址区拆迁战役打响的前夜。按照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的计划,第二天将召开大规模动员大会。这天下午两点多钟,领导小组就5月13日的会议进行安排时,汶川大地震震波侵袭了西安,参会人员迅速撤至安全地带。
拆迁动员大会因地震发生临时取消后,拆迁工作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拆迁办60多名工作人员奋战在第一线,给群众讲政策、做动员,逢人便宣传保护大明宫遗址的好处。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大事不过夜,小事不过晌”,哪里有问题,随时要拿出解决方案。拆迁办有个副主任叫肖幼璧,是个孝子,每个月都要回家给父母洗脚。拆迁工作开始后,忙得顾不上回家,这点孝心也被“剥夺”了。有一天,他从早忙到晚,三顿饭并成一顿,一次吃下去5碗方便面。
与拆迁办工作人员座谈时,韩燕的讲述让记者深受感动。韩燕在大明宫遗址区开始从事拆迁工作时,她的儿子刚3岁。韩燕没黑没白地忙活在工地上,当她晚上回家时,孩子已经睡了,当她早上上班时,孩子还没醒来。孩子因为长期见不到妈妈,与韩燕的关系有些疏远。孩子把家中与他最亲之人排名时,韩燕排名倒数第一。在单位组织的一次演讲会上,韩燕写了一首名为《儿子·妈妈·大明宫》的诗歌。她深情地朗诵道:“儿子以为,妈妈不爱他,从不去幼儿园接自己回家;儿子不知道,妈妈的心愿就是能准时在幼儿园门口等他……儿子不知道,妈妈多想在儿子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到达。儿子以为,家人的排序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子不知道,渴望得到儿子心中最高荣誉的其实是妈妈。儿子以为,妈妈的工作只是拆倒那些旧房子;儿子不知道,妈妈更重要的工作是让更多的人们搬进新家。儿子以为,所有的公园都是美丽的,儿子不知道,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妈妈心中是最美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