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文化资讯
亲友追忆越剧名家袁雪芬:她的一生是透明的一生
2011-02-22 17:23:29      来源:新民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惊闻昔日的同事、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驾鹤仙去,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厚生一宿难眠。回想她的一生,刘厚生说:“袁雪芬不仅属于中国的戏曲界、戏剧界,她还是一个文化的巨人。”在刘厚生看来,袁雪芬从“草根”出发,在十里洋场那样恶劣的环境里,通过自觉的努力,不断向外学习,汲取昆曲、话剧、电影的营养,坚定改革越剧这一剧种,“这在当代戏剧界找不到第二人”。

在网上,观众自发发帖纪念袁雪芬。网友“孤影飘零”发帖说:“袁雪芬先生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越剧艺术,是她对越剧作出的重大改革,使越剧从田间地头的乡村小调跃然成为全国的第二大剧种,她是为越剧而生的,越剧因她而精彩!”网友“越国男生”发帖写道:“雪魄消融芬芳尽,袁韵永存绕梁音——袁老一路走好。”

艺术有风格,门派观念淡

1943年,越剧《香妃》上演,袁雪芬演至香妃见到丈夫的人头时,伤情所至,脱离原来“四工调”,从胸中发出一声高叫,哭出一个长腔,在琴师周宝财的配合下,两人即兴创造了“尺调腔”。在逐步完善后,“尺调腔”成了越剧的主调。之后,袁雪芬广泛吸收各种艺术,在越剧舞台上树立了自己独特风格,世称“袁派”。然而,虽然对流派观念很淡泊的她坚持不收徒弟,但只要青年演员前去请教,她都倾囊相授。对于主攻袁派的方亚芬,袁雪芬并不将其拘囿在袁派的范畴内,而是鼓励她多演新戏,多演其他流派的戏。方亚芬说,袁老师主动提出让她演出金派戏《碧玉簪》,并嘱咐金派创始人金采风向方亚芬传授这出戏。

从袁派艺术中汲取养料、最后自成一派的吕派创始人吕瑞英说,因为老师没有“强迫”自己死学她,自己才可能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上形成独特的风格。然而,袁雪芬不因吕瑞英没有成为“袁派小花旦”而不在艺术上提携她。在越剧《西厢记》里,袁雪芬扮演崔莺莺,吕瑞英扮演红娘,有一回,下了台,袁雪芬问道:“‘赖婚’一场,红娘说小姐打扮得如何如何漂亮,你确实上上下下地打量我了,那我问你,这一场里,我换了一朵什么样的花儿?”这一下,吕瑞英被问住了。袁雪芬耐心地说:“演戏,你得真看真听,表演必须从人物的内心出发,这样的表演,才有根,才有深度。”就是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袁雪芬带领一代代青年演员走向艺术的彼岸。

最近一两年,袁雪芬病情渐重,学生上门探访时,袁雪芬却总是闭口不谈自己,而是不断询问学生的排戏、演出情况。袁派花旦华怡青记得,半年前,她上门拜访老师时,袁雪芬还让她演唱越剧《风雪雨樵》中的唱段。华怡青说:“里面的降B调,就是老师最早创造出来的,也是她特别钟情的腔调。”

这些天,方亚芬正在忙着整理久违舞台的袁派老唱段,希望录制5张CD,并请老师亲自把关。没想到,老师突然撒手人寰。老师在世时,老师如山,方亚芬总想能有所依傍;如今,老师走了,方亚芬说:“我要担起发扬袁派和越剧艺术的重任了。”面对老师的遗像,方亚芬感觉老师的教导还在耳边萦绕:“越剧不是缺少演戏的人,而是缺少扛得起大旗的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