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言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段时间,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我深受“领导辞职潮”的困扰——好几个单位的局长、副局长递来了“辞去领导职务的申请”。这让我左右为难,如果不上报批准,似乎有违制度规定;如果上报批准,恐怕将引发县里一波新的“辞职潮”。
曾几何时,各地对领导干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按照年龄“层层递减一刀切”的做法,一些干部到了50岁左右,就会“退二线”。这些被“切下来”的干部之中,确实有人因为身体原因难以履行繁重的领导职责,也有人因为年龄大了缺少工作热情,但多数人正年富力强。正当年却被“退二线”的干部,心里自然有怨气,认为这种做法是一种严重的“人才浪费”。
从2010年开始,我们县自上而下杜绝了这种按照年龄,把领导干部改任成非领导干部的做法。按理说,这种遵照国家干部人事制度的做法,应该受到大家的拥护。可现实中,一些干部遇到我就问,“啥时候让我退下来呢?按过去的政策,我早就该退了。”我只好耐心解释:“按政策不能按年龄‘退二线’了,您安心干工作吧。”他们听后似乎有些失望。
既然不按年龄“一刀切”了,就应该好好干工作才对。可有些人开始钻制度的空子,纷纷写起了“辞职申请”。这些辞职申请,无一例外都是要求从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不再参与领导班子分工。辞职原因几乎全是“因身体多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内情:工资不少领一分钱,工作担子却轻了,责任也小了。
这种转变实在让人措手不及,我跟附近几个地方的同行打电话交流。巧得很,他们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这类问题。一位同行说,“申请了也不批准。他想得怪美,培养这么多年,说不干就不干哪能行!”话锋一转,也是几句牢骚,“不批准,他也不会好好干了。”另一位同行更坚决,“除非他身体条件真的不行才能批准。要不追究他‘懒政怠政’,直接撤职!”
我拿不定主意。这几年干部队伍正“青黄不接”,辞职的领导干部多了,谁来干工作?再说,一个单位的非领导职数和编制数量有限,如果开了口子,非领导职务一定会超编。如果编制都让这些“非领导”占了,哪有余额去招录年轻人呢?
“不愿当领导”背后折射的,绝不是“不愿担当”这么简单。如何处理长期不被规范的土政策,如何使公务员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如何落实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予以纾解。仅仅靠行政手段强制,恐怕管得住人,也管不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