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姆赛多-北京小学”,奥莉薇(前)和小伙伴一起玩中国结。奥莉薇·阿吉姆伊今年12岁,家住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东北部马萨雷区。她是家里第三个孩子,父母是裁缝,每天裁剪衣服,然后卖给贫民窟的其他居民。奥莉薇长着一双大眼睛,天真、质朴,面对镜头还有些许害羞。“我想成为一名记者。我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肯尼亚。通过努力学习,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梦想成真。”她说。奥莉薇是“姆赛多-北京小学”670名学生中的一员。这所小学始建于2001年,原名“姆赛多小学”。最初,学校没有校舍,租借贫民窟中的破旧铁皮屋授课,相邻的两间教室间隔50米。 2006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捐资为学校修建了校舍。为表示感谢,校方把校名改为“姆赛多-北京小学”。肯尼亚中国经贸协会出资援建、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专家设计的新校舍今年落成启用。扩建后,“姆赛多-北京小学”涵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共9个年级,共有670名学生,还在不断吸引更多学生。新校舍采用国内新兴的轻钢结构预制体质,主体结构在中国组装完成,采用新研发的拉伸吊装技术,使建筑师能够在贫民窟复杂的社会和土地环境中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项目。 “新校舍让我感到好奇。这栋房子事先在中国建好,‘压扁’后运到这里再组装。我想了解和掌握这种技术。”13岁的奥科斯·梅夏克说,他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据校长贝内迪克特·齐安吉说,今年从“姆赛多-北京小学”毕业的孩子中,共有四人考上大学,其中两人进入了肯尼亚最好的大学——内罗毕大学。奥莉薇的梦想也是进入内罗毕大学学习。马萨雷区是肯尼亚最大的贫民窟之一,这里的孩子们大多家境贫寒,许多是孤儿,还有许多来自单亲家庭,上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学校如同一盏不熄的明灯,指引着孩子们追逐梦想。校长齐安吉的梦想是把这里建设成一所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学校。“我希望日后人们一提起教育机构,就会提到姆赛多-北京小学。” 新华社记者孟晨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