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自民党在此次选举中高票胜出,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安倍政权将主导未来日本走向。日本政治评论家森田石认为,这并不代表日本国民认可了安倍,日本民众并不了解安倍,“经济牌”难以掩饰安倍在修宪口号下的军国主义本质。
7月21日,在日本东京自民党总部,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为当选议员贴红花。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安倍经济学”名声大噪?
毋庸置疑,安倍去年12月上台强力鼓吹的以超宽松货币政策、扩大公共财政开支和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安倍经济学”在其胜选的道路上推波助澜。但是已经名声大噪的“安倍经济学”是否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倍经济学”的“三利剑”:缓和金融制约、实行量化宽松;实施财政手段、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成长;承诺进行结构性改革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
民主党执政期间,政府制订计划,定于明年4月和2015年10月相继把消费税率提高至 8%和10%,以削减巨额财政赤字。“安倍经济学”提出通过量化宽松改变眼下通货紧缩局面,把通货膨胀率推高至2%。经济分析师解读,通胀将推高物价,使民众生活负担加重,而高消费税率可能使局面更加恶化。为避免“安倍经济学”遭民众反对,安倍可能延缓上调消费税率。
竞选期间被问及是否会暂缓调高消费税率时,安倍回答,增税是削减债务的关键措施,政府将在密切观察经济形势、包括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后作出“恰当决定”。
然而就路透社解读,安倍就消费税率问题“左右为难”,因为暂缓上调消费税率将打击市场对安倍所承诺财政重建的信心,风险同样巨大。